-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芳香化酶p45、黏附分子cd24及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文摘要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流
行病学调查研究表示,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目
前,国内外科研人员普遍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
转移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本实验通过研究
白的表达状况,来探讨芳香化酶P450、黏附分子CD24及
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三者对子宫内膜癌发
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4例子宫内膜癌,包
括子宫内膜腺癌50例,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4例,以及子
宫内膜复杂性增生13例,不典型增生12例中芳香化酶
设正常增殖期宫内膜1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学方法采用X2
检验,运用统计软件SPSSl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正常增殖期宫内膜中无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
观察组中芳香化酶P450呈阳性表达,其中,子宫内膜复杂性
增生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
分别为46.1%(6/13),
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
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1)。
中文摘要
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癌无肌层浸润组、浅肌层浸润组和
明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芳香化酶
1),三组间阳性
别为62.5%(15/24),78.9%(15/19),63.6%(7/1
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高分化、中分
化和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16/23),
意义(pO.05)。
2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中无黏附分子CD24的表达,在
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组阳性
照组与各观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黏附分子
CD24在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和复杂性增生
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O.01)。
三组间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1)。黏附
分子CD24在子宫内膜癌无肌层浸润组、浅肌层浸润组和深肌
层浸润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0%(3/10)、76%(19/25)、
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统计学意义(pO.05)。
3c-erbB.2蛋白在正常宫内膜中无表达,在子宫内膜复杂
中文摘要
性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I期、II期、ⅡI.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8/24),
68.4%(13/19),81.8%(9/1
1),三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o.05)。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组的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52.2%(12/23),53.4%(11/21),70.0%(7/10),三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子宫内膜癌无肌层浸润
组、浅肌层浸润组和深肌层浸润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
有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l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表明芳
香化酶P450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提示芳香化酶P450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变的临床监测生物学
指标。
表达,提示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一
定作用,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
标。
与了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转移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4本实验对芳香化酶P450的研究,为芳香化酶抑制剂对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蛋白;子宫内膜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英文摘要
The and
Clinical of
Expression SignificanceP450,
CD24
andc-erbB.2inEndometria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胃痛消痞方对肝脾虚型fd大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影响.pdf
- 胃旁路术后脂联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及对胰岛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pdf
- 胃癌ajcc第版与第7版分期的比较及其与预后评估的相关性研究.pdf
- 胃癌中dna甲化引起rassf10表达沉默及临床意义的研究.pdf
- 胃癌中ptenrunx3蛋白表达及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pdf
- 胃癌中线粒体da d-loop区的突变及意义.pdf
- 胃癌及其癌前病组织中yes-associated protein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pdf
- 胃癌演化过程中ias3的表达研究.pdf
- 胃癌根治术相关迷走神经临床解剖学研究.pdf
- 胃癌的多药耐药制及丹参对其耐药逆转的初步研究.pdf
- 荧光原位杂交与色体核型技术在儿童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pdf
- 荧光标记公用引片段长度差异复合扩增21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的研究.pdf
- 药物诱导大鼠骨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及鉴定.pdf
- 营养代餐对轻体劳动女性减肥过程中体质的研究.pdf
- 荧光定量pcr定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游离的ebv-dna.pdf
- 药物支架联合盐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pdf
- 药物诱导后的胚胰腺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研究.pdf
- 荷人卵巢癌裸鼠环无细胞dna的来源及其与瘤负荷、凋亡的关系.pdf
- 葡萄胎组织中if-ⅱ、igfbp-2、igfbp-3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pdf
- 蓄电池充放电系的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