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腰椎两种融合法的生物力学比较与临床评价,腰椎融合手术,腰椎间盘内固定融合术,腰椎植骨融合术图示,腰椎融合术,腰椎间盘融合术,腰椎间盘手术放融合器,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腰椎融合手术后遗症,腰椎融合器
中文摘要
下腰椎两种融合方法的生物力学比较与临床评价
摘 要
目的:通过尸体腰椎的生物力学实验,比较下腰椎后路
两种融合方法(PLIF和PLF)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并评价
二者治疗下腰椎节段性不稳的效果。
方法:取意外死亡的男性成人新鲜尸体腰椎6具,年龄
28~51岁,平均39岁。X线检查无结核、肿瘤、骨折等病
变及解剖异常。小心剔除周围附着肌肉,保留棘上、棘问、
前、后纵韧带及横突间韧带等椎旁韧带组织,截取L4/5节
段脊柱功能单位制备标本。双层塑料袋密封,一20℃冰柜保
存。保存时间12~53天,平均31天。实验前24小时取出,
标本在室温下自然解冻。测试仪器为长春材料仪器厂生产的
CSS一44020生物力学测试仪。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模拟后外
侧融合,椎间植入髂骨块模拟椎间融合,椎体结构逐级破坏
Miamin
模拟不同类型的下腰椎不稳。于两侧椎弓根安装Moss
钉棒系统(8.5姗×45咖,由美国强生公司提供),建立腰椎
后外侧融合模型,X线透视椎弓根钉位置良好,用连接杆连
接上下螺钉,在此模型基础上,依次行两侧关节突部分切除
(切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黄韧带,双侧小关节内侧50
%),两侧关节突全部切除,椎间盘切除,再从同一尸体髂
骨取包括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植入椎间隙。采用非破坏方
式进行。在同一标本上依次针对下列5种模型测试,①PS+
IN(完整标本后外侧融合组),②PS+MF(部分关节突切除后外
侧融合组),③PS+TF(全部关节突切除后外侧融合组),
中文摘要
根据预实验测试结果,找准加载点,确定载荷量和加载速度。
中心压缩测试采用400N载荷,加载点位于标本L4椎体中点;
前后、左右剪切刚度测试采用300N载荷,加载点分别位于
中点正前方、正侧方各2cm处,加载速度为10咖/min。整体
实验始终匀速加载,传感器连接于计算机,当载荷达到预定
值时停留20秒,分别记录各组模型在中心压缩、前后剪切
力、左右剪切力作用下的载荷一位移曲线。每次测量重复3
次加载/卸载循环,在第3次加载时读取数据,进一步减少
者均有腰痛史及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感觉运动障碍(麻木、
感觉减弱及肌力下降),伴有或不伴有间歇性跛行,多数病
人伴有腰椎活动受限。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及屈伸侧位X光
线片、腰椎MRI及CT检查,诊断明确。所有患者术前均经3
个月以上的正规保守治疗无效。随访时均拍摄腰椎正侧位及
过伸、过屈位x线片以了解植骨融合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
植骨愈合标准为:若植骨与横突间或与椎体间有连续的骨小
梁,伸屈侧位椎体活动度小于40,认为植骨已融合;若植骨
与横突间的连续骨小梁观察不清,而伸屈侧位椎体活动度小
于40,则认为植骨可能融合;若未见连续骨小梁,融合区有
间隙或骨小梁观察不清,伸屈侧位椎体活动度大于40,则认
为未融合。对于可疑融合的患者行CT检查,进一步判定融
中文摘要
合情况。椎间隙的高度按照海涌等的方法测量,6例假关节
形成者排除。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5分)下腰痛评分标准
评定手术疗效。
结果:生物力学测试,中心压缩、前后剪切及左右剪切
24月,平均20个月,PLF组随访1O~30个月,平均22个
月。随访时,共46例病人获得骨性融合,PLIF组全部获得
骨性融合,融合率100%,PLF组有6例患者假关节形成,
例出现一过性下肢麻木、疼痛,2例硬膜撕裂,本组无内固
血量742.7±60.2ml,住院天数11.6±2.9d,切口表面感染1
例,硬膜撕裂1例,6例假关节形成,其中4例发生内固定
PLF术前1.1±O.6,术后组2.4±O.8,两组术前评分无显著
中文摘要
优良率均无显著差异(PO.05)。
结论:前中柱稳定性存在时,即使后部结构完全丧失,
PLF也可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强度,但当前中柱缺损时,PLF
稳定性明显降低;PLIF在中心压缩、前后剪切及左右剪切状
段性不稳的有效术式,但PLIF可提高植骨融合率,降低术
后下腰痛的发生,PLF易出现植骨不愈及内固定失败:PLlF
和PLF手术时问及出血量无显著差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urvivi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细胞癌凋亡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pdf
- tako-tsbo心肌病的临床特征评价.pdf
- tdi-tei数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评价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临床研究.pdf
- tgf-α、efr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pdf
- tgf-βⅱ型体与hmsh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研究.pdf
- tgfβ<,1>、no、双肺血流及dvhs变化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关系研究.pdf
- th17细胞与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pdf
- th17tre失衡在eae小鼠模型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pdf
- th17细胞在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致病机制研究.pdf
- 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16和il-23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