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凋亡相关分子在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凋亡与肿瘤的分子机制,细胞凋亡分子机制,大分子蛋白表达,质粒表达蛋白分子量,细胞凋亡,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衰老和凋亡ppt,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③ 翁洁玲肿瘤学
凋亡相关分子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学生:翁洁玲
专业:肿瘤学
导师:云径平教授
摘要
背景与目的:
细胞凋亡异常足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主要是通
过蛋白通路调节系统来实现的,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半胱天冬酶家族(caspases)
of
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些凋亡效应蛋白受一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sapoptosis,
显著降低或缺失,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UMA/Bbc3(以下简称
赖途径的细胞凋亡启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SmaC和PUMA在鼻
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为鼻咽癌的临床诊治和预后预测提供依据。具体
内容包括研究Smac和PUM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
系,并从细胞水平探讨Smac基因的表达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收集130例鼻咽癌和63例鼻咽慢性炎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
测smac和PuMA的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TUNEL
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 翁洁玲肿瘤学
法检测鼻咽癌组织的凋亡指数,统计分析Smac和PUMA的表达与鼻咽癌凋亡指
数的相关性。在培养细胞中观察高表达Smac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1.Smac和PUMA在鼻咽癌组织中呈低表达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mac阳性表达定位于胞浆。63例鼻咽慢性炎组织中,Smac
阳性表达率为95.2%,130例鼻咽癌组织Smac阳性表达率为82.3%。两组阳性率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14)。结果表明鼻咽癌组织中Smac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
鼻咽慢性炎组织。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UMA阳性表达定位于胞浆。63例鼻咽慢性炎组织中,
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o.010)。结果表明鼻咽癌组织中PUMA的表达水平
显著低于鼻咽慢性炎组织。
2.Smac在鼻咽癌病例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分期呈负相关,与预后呈正
相关
SmaC在鼻咽癌病例中表达强度有差异。130例鼻咽癌组织中Smac强阳性病例
临床分期(尸=0.003)和淋巴结分期(P:o.008)呈负相关。结果提示鼻咽癌组织中
Smac的表达水平高低与鼻咽癌临床发展进程快慢相关。
鼻咽癌组织中Smac阳性表达的患者比阴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好(P=0.002),且
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呈正相关(P=O.001)。
3.Smac、PUMA的表达与鼻咽癌病例的凋亡指数呈正相关
在130例鼻咽癌患者的石蜡组织中,Smac和PUMA的表达与凋亡指数的相关
II
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 翁洁玲肿瘤学
关系数为O.434俨0.000)。另外,鼻咽癌病例的凋亡指数与患者血清中
EB.VCA—IgA的滴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40(P=O.034)。
4.体外高表达Smac能促进丝裂霉素诱导的鼻咽癌细胞凋亡
生存率较pcDNA3.1(+)组的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
的凋亡率为31.2%,组间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009)。结果提示体外高表
达Smac能促进丝裂霉素诱导的鼻咽癌细胞凋亡。
结论:
分期呈负相关,并与预后呈正相关,结果提示Smac和PUMA低表达是鼻咽
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事件。
PUMA是鼻咽癌细胞凋亡的相关分子,这两个分子可能通过影响鼻咽癌细胞的
凋亡两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3.体外高表达Smac能促进丝裂霉素诱导的鼻咽癌细胞凋亡,体外实验初步结果
进一步提示Smac是鼻咽癌细胞凋亡的相关分子,这也可能为鼻咽癌的生物治
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诃:
Smac/DlABLo;PuMA/Bbc3:凋亡:鼻咽癌
Hl
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依据er、prher-2行乳腺癌分子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pdf
- 依折麦布联合辛他汀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pdf
- 依折麦布联合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炎性指标及预后影响的研究.pdf
- 依据美罗培南mc评估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转归.pdf
- 依那普利叶酸片ami并行急诊pci病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预后的影响.pdf
- 便秘型肠易激综征模型大鼠肠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变化.pdf
- 促甲状腺激素受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pdf
- 促排卵对子宫内异位症在位内膜opn mrna、hoxa10 mrna表达的影响.pdf
- 侧脑室移植骨髓质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pdf
- 促神经再生因子合剂n6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初步观察.pdf
- 凋亡相关因子lvin、sma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pdf
- 几丁糖对扩张后瓣纤维包膜影响的实验研究.pdf
- 凝血与耐药相关因多态性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分布的初步研究.pdf
- 分化型甲状腺癌代治疗撤药后相关激素及标志物研究.pdf
- 分化抑制因子i1与id2在aml,all及mds中的表达及预后的临床意义.pdf
- 分子佐剂c3d与hcgβ基因融合对鼠dna免疫增强抗hcgβ体液免疫效应.pdf
- 分米波对周围神急性损伤康复作用的实验研究.pdf
- 分化抑制因子i3与id4在aml、all及mds中的表达及预后的临床意义.pdf
- 分次脉冲式注入持续泵入两种给药方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评价.pdf
- 分离自aids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株中.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