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采场顶板活动规律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取岩梁内任意截面D-D′,其剪切力为 由图3-15知, 当破断时a/b的值越小,则上覆岩层中属于“砌体梁”式平衡的范围越大。 当岩层破断时,a/b值若接近于1,则工作面来压现象已不能用“砌体梁”理论及其力的相互关系解释。 当岩层破断时,a/b值大于1,则发生横向破坏,工作面的来压沿走向不能用“砌体梁”解释,沿倾斜方向,在采空区中部形成“三铰拱”。 根据支承条件及破断时a/b的值,破坏过程也不尽相同,在竖向X型破坏及破坏时a/b值较小时,一般裂缝的产生与岩块的破断过程历时较短,当四周裂缝一经贯通,岩层即行塌落,而在第3、4支承条件以及a/b值大于0.7时,工作面上方的裂缝可能多次出现。 1.最大拉应力作为断裂依据 考虑到第2层对第1层的作用,则: 考虑到第3层对第1层的作用,则: 岩层 岩性 ?/kN/m3 h/m E/MPa Rt/MPa 1 中砂岩 23 4.0 25000 7.0 2 泥岩 25 2.7 11000 2.0 3 砂质泥岩 25 2.0 15000 2.5 4 中砂岩 25 5.5 23000 7.0 考虑到第4层对第1层的作用,则: 由此可知,应该考虑到第1、2、3层对第1层载荷的影响。第4层由于本身岩性强度大、岩层厚,对第一层载荷不起作用。因此,本题第1层岩层所受载荷为:174.7kPa。 岩层 岩性 ?/kN/m3 h/m E/MPa Rt/MPa 1 中砂岩 23 4.0 25000 7.0 2 泥岩 25 2.7 11000 2.0 3 砂质泥岩 25 2.0 15000 2.5 4 中砂岩 25 5.5 23000 7.0 解:先按抗拉强度计算第1层极限跨距: 再按抗剪强度计算第1层极限跨距: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由于弯矩形成的极限跨距要比剪切力形成的极限跨距小很多,应按弯矩计算极限跨距。是以固支梁、还是以简支梁计算,需要根据煤层埋深及边界煤柱两侧采空区的情况来定。 实际上,老顶岩层更接近板结构,只是在工作面推进距离a远小于工作面长度b时,在工作面中部有可以近似利用平面变形问题加以处理,而且它所反映的问题并不能代表工作面的两端。所以,按照板结构讨论老顶的极限跨距非常必要。 前面已经介绍,初次破断前老顶板的边界支撑条件有4种形式。 二、老顶板断裂的极限跨距 A、四周固支老顶板断裂的极限跨距分析 对于四周固支老顶,当工作面推进到a1达到极限悬露状态时,四固支边形成负弯矩区,其最大主弯矩值Ma在长固边中部;在采空区中心形成正弯矩区,其最大主弯矩为Mc。取?1=a1/b,设老顶所受自重和其上载荷为q,根据Marcus修正解可得: 由弯矩与应力关系式得: (3-8) (3-10) 将式(3-10)代入(3-8)得对应的老顶初次断裂步距。 (3-9) (3-11) 四边固支老顶初次断裂步距: 其中: lm—顶板步距准数,其由岩层自身性质决定,而与工作面长度和边界条件无关。 ?1—边-长系数,主要由采空区几何形状系数?和边界约束条件决定,它反映工作面长度和开采边界断裂步距的影响。 (3-18) 对于四边固支老顶的边长系数?1进一步分析: 如果略去老顶泊松比影响,即取??12=0,利用上式可以解算出“老顶破断步距与工作面长度的关系”: (3-11) (3-19) 如果略去老顶泊松比影响,即取??12=0,解算出“老顶极限悬露面积与工作面长度的关系”: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 是一个关键点,此时a1=b 对照书P82! 讨论:泊松比对老顶极限跨距的影响? (1)只看边长系数中的? : 讨论:泊松比对老顶极限跨距的影响? (2)只考虑步距准数中的? : 讨论:泊松比对老顶极限跨距的影响? (3)步距准数和边长系数中的?综合考虑: * 讨论:泊松比对老顶极限跨距的影响? (4)通过上述分析,考虑步距准数和边长系数?! B、其它典型支撑条件下老顶的边-长系数 * * 讨论:(1)支撑边界形式对边长系数的影响? * 讨论:(2)已知某个工作面实测老顶破断步距,如何推测顶板条件相同,而工作面长度和支撑条件不同的另一个工作面的老顶破断步距? * 讨论: (3)关于老顶破断步距问题解决程度? 教材中关于老顶板断裂的极限跨距计算仅以Marcus简算法为例,事实上板的精确解要复杂得多,另外还不能忽略四边支承的基础条件,由此引出的解答还更复杂。 显然,由于受岩性变化及计算方法等限制,目前老顶初次破断距的上述理论计算结果只能在宏观上及概念上对老顶来压步距起指导作用。 * 第六节 老顶断裂后的“砌体梁”结构及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