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心理学 王磊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一个故事 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 本门课的重点 发展:出生到死亡的全程,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发展 婴儿期 0-3岁 依恋 幼儿期 3-6、7岁 游戏 童年期 6、7-12、13岁 学习、同伴交往、控制 青春发育期 11、12-15、16岁 身心危机、逆反期 青年期 17、18-35岁 认同,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年期 35-60岁 中年危机,更年期 老年期 60岁以后 死亡,人生总结 哪一个年龄段对我们影响更大? 发展的内涵 生理的发展 认知的发展 社会性的发展 重要的理论 皮亚杰 艾里克森 维果斯基 班都拉 柯尔伯格 课程目录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首先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对这些被试进行纵向跟踪研究。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华生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班都拉 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 机制:对榜样的认同,有意识地模仿模型人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社会认知:儿童的模仿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 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 遵循头尾原则(从上到下)、近远原则(由内而外)、大小原则(大动作-精细动作) 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 反应性:通常能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的意义所在,并能予以积极的应答和反馈。 情绪性:经常会通过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 社会性刺激:通过互相模仿、亲子游戏、共同活动等社会性互动以及通过丰富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婴儿活动节律和互动内容的要求来适应婴儿的社会互动需求。 客体我的自我意识 两周岁前后,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 能从客体(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 能运用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 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 古典游戏理论:游戏与人类的关系,强调进化论的影响 精力过剩论、重演论 现代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论: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认知论:练习巩固能力、创造最近发展区 幼儿的记忆策略 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 基本没有记忆策略:5岁以前 经指导能够运用记忆策略:5-8、9岁 主动自觉地运用记忆策略,10岁以后稳定发展 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策略、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 高自尊儿童父母教养的特点:温暖、关爱;要求明确,但不采取强制性管束;民主,给孩子表达观点的自由;以身作则,树立典范。 同伴关系因素 建立同伴友谊关系和被集体接纳是自尊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 道德认知的发展:皮亚杰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 前道德阶段 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 他律是指导的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 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的,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 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 自律道德阶段 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气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 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是后果。 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心理生物性紊乱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等 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神经症、病态人格、躁狂症等 二、情绪的变化 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 早期消极情绪较多,稳定性差,后期起伏变化趋缓。 情绪变化的特点 烦恼增多:个人形象、社会地位和个人尊严、与父母情感疏离 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游戏本身的特征 青少年本身的特点及人格特征:自制力比较差、自我保护、心理抵御能力弱、高焦虑、低自尊、抑郁倾向 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压力过大:亲子关系紧张、学校适应不良 习俗水平:以遵从社会规范、社会规章制度为准则。 “好孩子” 取向:以取悦并得到他人认同、以他人的意图进行判断。认同权威人物制定的社会准则。 “好公民”取向:作为社会成员应该遵守社会规章制度,维护社会秩序,这是公民的义务。 后习俗水平:道德标准内化于己,遇到道德标准矛盾冲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详细版 可高清放大).pdf VIP
- 义务教育版信息科技六年级全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上下册.doc
- 北京市财政评审中心评审报告基本格式及内容.doc VIP
- USCAR培训教程分析.ppt VIP
- 汽车座椅ABC基础知识简介 (江森延锋).pdf VIP
- 重症肺炎合并ARDS个案护理 2PPT课件.pptx VIP
- 单采血浆站技术操作规程试题一类.docx VIP
- 企业风险管理—战略与绩效整合(2017中文版).pdf VIP
- 2025湖南郴州市苏仙区面向本区应届公费定向培养师范毕业生招聘教师174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第3章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