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飙车案看故意理论的变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飙车案看故意理论的变迁.pdf

从“飙车案”看故意理论的变迁 郝艳兵+ 内容摘要:伴随着风险社会对安全价值的追求,传统刑法所主张的责任主义有向负责主义转 变的趋势。我国传统刑法故意理论中的四分法难以有效应对这一变迁带来的挑战。有必要重 新认识和界定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认识与意志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强的关系,一方面程度高 的认识可以补充程度弱的意志,另一方面程度强的意志可以补充程度低的认识,并以此作为 整体成立故意。危险的判断可以为罪过判断提供重要依据。行为人对危险的判断可以为意志 因素输送动力。当行为人制造了一个不被容许的、具有高度可能性的风险却径而行为时,难 以否认行为人对结果的容忍或接受态度。 关键词:认识因素意志因素危险判断罪过判断 故意问题是刑法学理论中最为难解的问题之一,其涉及学科面之广、观点之纷呈,令无数学人和 司法实践者感到困扰。对这样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国内外学者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然而,它却像“斯 芬克斯之谜”一样,理论上的熟稔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圆满解决。在面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时,我们常 常会发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现象。这固然根源于法学是一门充满价值判断的学科,价值判断和取 向的多元导致了所采立场的差异,但理论的混乱和模糊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最近 发生在交通领域的个案出发,通过其中引发的对于主观罪过认定的争议,来透视和反思我国当前刑 法中的故意理论,进而探索其中可能蕴含的理论变迁。 一、问题的提出 杭州“飙车案”…随着法庭的判决,逐渐淡出公众和主流媒体的视野,似乎一切都已尘埃落定。然 而,案件的判决无法遮盖其中蕴藏的争点和歧见,更不意味着问题的妥善处理。 叫a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博士研究生。 [1]被告人胡斌于2009年5月7日晚驾驶非法改装车辆,从杭州市机场路出发前往西城广场看电影,与同伴严重超速行驶,时有互 相追赶。20时8分许,当行驶至文二西路德加公寓西区大门口人行横道时,撞上正在人行横道上行走的男青年谭卓,造成谭卓 颅脑损伤死亡。事发路段限速为50公里/,j、时。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委托鉴定,胡斌事发时车速为84.1—101.2公里,,J、时,对事 故负全责。据悉,案发后,胡斌亲属与被害人亲属已就民事赔偿达成协议,胡斌亲属已赔偿并自愿补偿被害人亲属经济损失 113万元。2009年7月20日下午,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5·7”交通肇事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胡 斌有期徒刑三年。 ·153· 万方数据 东方法学 2011年第3期 围绕着杭州飙车案,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就是被告人胡斌是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还 是交通肇事罪,而区别两罪的关键就在于被告人主观上故意还是过失。一种观点认为,被告人胡斌平 时喜欢开快车,但其认为凭自己的驾驶技术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案发当晚,胡斌在超速驾车过程中 未违反交通信号灯指令,遇红灯时能够停车,肇事时没有注意观察前方路面情况而撞上在人行横道 上行走的男青年谭卓,撞人后立即踩刹车并下车查看谭卓的伤势情况,随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以及 122报警电话,并留在现场等候处理。这一系列行为反映了胡斌肇事时主观上既不希望事故发生,也 不放任事故的发生,对被害人谭卓的死亡其内心是持否定和排斥态度,是一种过失的心态,因此,被 告人胡斌的行为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这种观点源于对我国刑法故意和过失的基本 理论的传统解读。根据我国刑法理论通说,犯罪故意一般是指对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持希望或放任 的心理态度,不是指对危害行为的态度。由此而论,不能认为行为人明知“飙车”(即超速行驶)有可能 造成撞死撞伤人的后果还实施,这就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就是有间接故意。(,1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从案发地点来看,属于繁华路段,案发时间也属于行人较多之时,在这样的 环境下飙车,危险性程度非常大。同时案犯所驾车辆存在严重的改装问题,不但改装外观,还存在技 术指标改装问题。行为人在这样的时间、地点、驾驶着一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xiao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