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详注!.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木兰诗》详注 一、木兰诗 窦忠文《木兰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文载山西师院《语文教学通讯》1978年第4、5期):“《木兰诗》这一题目,后人有改作为《木兰辞》的。按《木兰诗》这一题目,昨早见于宋代的《文苑英华》、《乐府诗集》,而《木兰辞》这一题目较为晚出。余冠英《乐府诗选》中,把这首诗恢复为《木兰诗》,是比较好的。” 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1.《辞海》:“唧唧:象声。(1)切切私语声。如:唧唧喳喳。(2)叹息声,表示赞赏或怜悯。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四:‘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3)细碎的虫鸣声或鸟雀鸣声。欧阳修《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4)织机声。古《乐府诗选》《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辞源》:“唧唧:象声词。所指随文而异。⒈叹息声。《乐府诗集二十五·古辞〈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⒉赞叹声。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四:‘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⒊雀鸣声。唐王维《王右丞集一·青雀歌》:‘犹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⒋虫鸣声。宋欧阳修《文忠集十五·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据上可知,“唧唧”既可指叹息声,又可指织机声,还可指虫鸣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注“唧唧”为“织布机的声音”。余冠英《乐府诗选》、徐中玉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均解为“叹息声”。“唧唧复唧唧”一句,一本作“促织何唧唧”,这样“唧唧”就应理解为指“虫鸣声”。又,“唧唧复唧唧”一句,一本作“唧唧何力力”,“唧唧”和“力力”“都是写叹声”(《乐府诗选》)。开篇的“唧唧”如果讲成指织机声,后文又说“不闻机杼声”,似乎前后矛盾。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开头四句是说,木兰正在屋子里对着门口织布,可是不知为什么她停下来。人们听不见织机的声响,只听到木兰一个人在那里伤心地叹息。”这都是说开篇 “唧唧”的织机声与后文的“不闻机杼声”并不矛盾:开始时木兰在织布,因而能听到织机的“唧唧”声,后来她又停下来,不再织布了,因而人们“惟闻女叹息”了。如果将“唧唧”理解为指木兰的叹息声,那又如何理解她“当户织”却又“不闻机杼声”呢?上海辞书出版社《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唧唧是叹息声。木兰当户织,却不闻机杼声,这暗示木兰此时已无心织造。惟闻女叹息,进而暗示木兰内心忧思深重。”又黄岳州《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认为“不闻机杼声”是“‘忽然听不见机杼声’,似觉未确”,“不闻机杼声”是“用夸张手法说明连机杼声也被叹息声盖住了”。看来“唧唧”理解为指织机声或叹息声都可成立,但二者之间是否可以有所取舍呢?“唧唧”又是否可以理解为指虫鸣声呢?鲍幼文《谈〈木兰诗〉的‘唧唧复唧唧’》(文载《语文教学》1957年2月号)说:“‘唧唧’是可以作为虫声的,然而这一句除非依照《古文苑》作‘促织何唧唧’才行。现在通行各本却都作‘唧唧复唧唧’,因此虫声的说法在本诗里就无根。”“以‘唧唧’为机杼声,前人从来没有这种说法。机杼声该作‘轧轧’或‘扎扎’。”“以‘唧唧’为叹声,在古人作品里是可以找到不少例证的,如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但有人觉得,‘唧唧’不像叹息声。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怀疑。……” 2.复:副词,又,再。当:动词,对着,正对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当:①对着,面对。《礼记?檀弓上》:‘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初中课本将“当户织”注为“对着门织布”,则“户”为“门”义。黄岳州《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据下文‘当窗理云鬓’、‘当户理红妆’,‘户’应是‘窗户’即在内室。封建社会的‘女子’只能在内室劳动,而与下文‘壮士十年归’形成鲜明的对照。……就本句说,‘门’、‘窗’二义皆通,但以作‘窗’讲为安。又,《折杨柳歌辞》是北朝民歌,时间相距不远,开头却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下文‘当户理红妆’的‘户’也应当是‘窗户’无疑。”见下“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句注。胡竹安《文言文疑难词语试释》(文载《河北师大学报》1980你哦按第2期):“我们认为,这首民歌中的‘户’就是‘窗’。” 3.不:副词,未,不能,没有。《现代汉语词典》:“机杼:①指织布机。”“杼:②古代指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机:弓弩上发射箭的机关。……特织布机。《史记?甘茂传》:‘其母投杼下机。’(投:放下。杼:织布机上的梭子。)”“机”就是织布机,“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为什么“机”、“杼”连用还可以指织布机呢?《辞海》:“机杼:①指织布机。机以转轴,杼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