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壁碳纳米管的物分布及毒性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
多壁碳纳米管的生物分布及毒性作用研究
研究生:叶兵 指导教师:浦跃朴教授梁戈玉副教授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中文摘要
碳纳米管是由片层结构的石墨卷曲而成的中空纳米级管状结构,碳纳米管直径在零点几纳米到
几十纳米之间,长度却可以达到微米甚至毫米,正由于碳纳米管这种直径长度比,从而赋予碳纳米
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已,“泛应用在电子器件制造、航天等领域,特别是在医学领域,碳
纳米管作为药物载体的前景更是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由于碳纳米管的独特性质,随着科学技术的
日益进步,碳纳米管产品已经出现在很多领域。但是关于它们的生物安全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碳纳米管的毒性研究较少,现有报道多集中在肺脏毒性研究,数据零散且
不统一,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的生物体内分布、动物毒性、细胞毒性进行
研究,较为系统的探讨多壁碳纳米管对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同时对碳纳米管与呼吸系统典型毒物的
联合毒性进行研究。从而为碳纳米管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一、多壁碳纳米管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
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125I标记,以尾静脉、腹腔注射和灌胃等三种途径进入健康雌性ICR小鼠
体内,分别于注射后10min、30min、lh、6h、12h和24h处死小鼠,取血、心、肝、脾、肺、肾、
脑、肌肉、骨、胃、肠、皮肤和胸腺等脏器进行125I放射性检测,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并
进行分布分析。静脉注射染毒途径显示多肇碳纳米管在10min内可迅速分布到全身,主要聚集部位
是肺。肺组织中的多壁碳纳米管在24 min
h内持续增加,每克肺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lD/g)从10
时的37%ID增加剑24h的53%ID。肾组织中的多壁碳纳米管含量仅次于肺组织,多壁碳纳米管
进入体内10 h内迅速下降到
min后,每克肾组织百分注射剂营率(%ID/g)为12.07%ID。在24
2.96%ID。肝和脾脏组织中多壁碳纳米管量比较稳定,24
h时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鼍率(%lD/g)分
低于0.5%ID。灌胃染毒途径显示多肇碳纳米管进入小鼠体内后,主要聚集在胃和小肠组织中,其他
组织中非常的少,24h后基本上从体内排除。腹腔注射染毒途径硅示多媾碳纳米管进入小鼠体内后,
迅速分布剑全身各组纵脏器,10min时肾脏分布较高,但主要在脾脏中持续集聚,24h后每克脾组
织卣分注射剂鼙率(%iD/g)从3.18%ID上升剑6.2l%ID。
二、多壁碳纳米管对小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研究
参照欧盟OECD实验指南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小鼠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按照
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雌性与雄性小鼠的LD50均为550
mg/kg,其95%可信Ⅸ问分别为
88.94—2430.00和265.40-1520.00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高剂量染毒组小鼠活动减少并有嗜
睡现象,其余各剂量组小鼠无明显异常表现。
染毒期间前三周高剂量组雄性小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组体重变化相似。不同剂量组雌性
小鼠在实验期间内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结果显示磷酰胆碱多壁碳纳米管主
要聚集在肝、脾和肺脏器中。50和250mg/kg染毒组小鼠的肝、脾和肺脏中有间隙炎症和轻度纤维
化改变。 10mg/kg染毒组小鼠的谷草转氨酶水平轻度升高,其它各生化指标无显著性改变。
三、多壁碳纳米管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
不同浓度的(0、12.5、25、50、100、200和400
lag/m1)多壁碳纳米管作用于16.HBE细胞,分
壁碳纳米管对16一HBE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DNA损伤的影响。细胞结果显示,多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