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肠癌血瘀证与瘤转移相关性及化瘀截毒方抗转移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血瘀证是包括大肠癌在内的各种肿瘤常见的临床证候,大肠癌转移是大肠癌的基本
特性,也是大肠癌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回顾文献,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治
则,但在活血化瘀究竟对肿瘤转移有抑制作用还是有促进作用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看法。
对于活血化瘀法能否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如何应用,莫衷一是。那么,究竟血瘀证
与大肠癌转移之间相关性如何,便成为问题的关键,但目前尚缺少这方面的临床研究,
对大肠癌转移机制以及活血化瘀方药抗转移机理也缺乏适宜解释途径。为此我们对大肠
癌血瘀证与肿瘤转移相关性,以及防治大肠癌转移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
究。
l目的
理论研究:根据导师黄乃健教授的学术思想,提出并探讨大肠癌转移瘀毒传舍病机
理论及从络辨治的防治理论构架。
临床研究:通过对大肠癌术前患者的临床证候调查,探讨大肠癌患者临床证候的分
布规律、血瘀证等中医临床证候与大肠癌转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临床证候学入手,探
讨大肠癌转移瘀毒传舍病机理论的临床依据。
实验研究:通过建立血瘀证及大肠癌肝转移裸鼠动物模型,研究血瘀证影响大肠癌
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在瘀毒传舍病机假说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化瘀截毒方抗大肠
癌转移的机制。
2方法
2.1理论研究:采用文献学、逻辑分析等方法,运用中医理论,以血瘀证为切入点,探讨
大肠癌转移“瘀毒传舍”病机的理论构架,以及化瘀通络,截毒防变防治大肠癌转移治
则的理论根据。
2,2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以术前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纵向研究和横断面调查),对大肠癌患者临床证候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血瘀
证在诸证候中的分布情况,及与转移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中的内在规律。
2.3实验研究:以血瘀证裸鼠模型和结肠腺癌肝转移裸鼠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血瘀证与
大肠癌转移的相关性;以结肠腺癌肝转移裸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化瘀截毒方进行干预,
探讨化瘀截毒方防治大肠癌转移的机制。
3结果
3.1理论研究结果
认为大肠癌转移的核心病机是在正虚邪侵的基础上,瘀毒传舍,其病变的本质是“病
络”,进而首次提出并阐释大肠癌转移应从络辨治的初步理论架构:包括“气血不畅,
络脉失养,毒滞络脉”的发病学特点、“经络阻塞,瘀毒互结,络道恣行”的病机特点、
“化瘀通络,截毒防变”的防治大肠癌转移的治则特点。
3.2临床研究结果
!! 查墅墅垒窒垩兰壁堕茎整望茎丝墨些壅茎墨查茎茎登垫型墼堑茎
3.2.1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7个大肠癌的中医证候分类:类湿热蕴阻证(包括热重于湿
和湿重于热)、类大肠瘀滞证、类瘀毒内阻证、类脾胃虚弱证气血双亏证、类肝肾阴虚
证、类气虚血瘀证、类脾肾阳虚证。本组185例大肠癌患者中以类湿热蕴阻(包括热重
于湿和湿重于热)、类大肠瘀滞、类瘀毒内阻为主,共占69.19%。其次为类脾胃虚弱气
血双亏证、类肝肾阴虚证、类气虚血瘀证、类脾肾阳虚证。上述7个中医证候中,以血
瘀证表现为主要表现的证型包括类大肠瘀滞证、类瘀毒内阻证、类气虚血瘀证3型,占
本组病例数的45.95%。在其他证候中也多有兼夹血瘀表现者。
3.2.2大肠癌病理类型在中医证候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高分化腺癌以类脾胃
虚弱气血双亏证、类湿热蕴阻(热重于湿)证为多;中分化腺癌以类湿热蕴阻(热重于
湿)证、类瘀毒内阻证为多;低分化腺癌以类大肠瘀阻证、类瘀毒内阻证、类肝肾阴虚
证为多。
3.2.3大肠癌病位在中医证候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盲肠、升结肠癌以类脾
胃虚弱,气血双亏证为多;横结肠癌以类湿热蕴阻(热重于湿)证为多;降结肠癌以类
湿热蕴阻(湿重于热)证为多;乙状结肠癌以类湿热蕴阻(湿重于热)证、类气虚血瘀
证为多;直肠癌以类大肠瘀阻证、类瘀毒内阻证、类湿热蕴阻(热重于湿)证为多。
3.2.4大肠癌浸润深度在中医证候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侵及肌层以类湿热
蕴阻(热重于湿)证、类湿热蕴阻(湿重于热)证、类脾胃虚弱,气血双亏证为多;侵
透全层以类脾胃虚弱气血双亏证、类湿热蕴阻(热重于湿)证、类气虚血瘀证为多:侵
及肠周以类大肠瘀阻证、类瘀毒内阻证为多。
3.2.5大肠癌有无转移在中医证候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有转移者以类大肠
瘀阻证、类瘀毒内阻证、类肝肾阴虚证为多;无转移以类湿热蕴阻(热重于湿)证、类
脾胃虚弱,气血双亏证、类湿热蕴阻(湿重于热)证为多。经Logis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校赛)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8.1功与功率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pptx VIP
- 有关暖通空调系统全面水力平衡讨论.pdf VIP
- GA 1551.6-2021CN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6部分:石油天然气管道企业.pdf
- 短视频平台上的警察媒介形象塑造研究.docx VIP
-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docx VIP
- 海浦蒙特HD800L系列电梯专用控制器用户手册-中-V1.0.pdf VIP
- 消杀蚊虫台账记录word编辑版.doc VIP
- 2025年计算机计算机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一位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有孩子的必须给孩子读一遍.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