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血压病的护理及用药健康宣教 朱燕华 概 述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 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 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定义和分类 采用1999年WHO及ISH(世界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进一步分为高血压1,2,3,级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2010年指南) 流行病学 不同地区、种族及年龄高血压发病率不同,高血压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7.73%,1991年为11.88%,2002年18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8.8%,高血压人口数量达到1亿6千万,目前估计达2亿,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但近10年来农村增长快于城市 。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病 因-1 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病人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 二、环境因素 1、膳食 摄盐与高血压患病率呈直线相关;饮食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值较高属于升压因素;每天饮酒超过50g乙醇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升高;钾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 2、社会因素 脑力劳动者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高血压也较多 病 因-2 三、其他因素 1、体重 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BMI在20-24为正常,在24-27.9 kg/m2为超重,提示需要控制体重;BMI?28 kg/m2 为肥胖,应减重。 2、心理因素 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大,此外与病人的性格特征也有关系 3、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可引起血压轻度升高,停药后3-6个月血压可恢复正常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病 理-1 高血压早期仅表现为心排血量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 持续及进展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使高血压维持和发展,导致重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缺血损伤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累及中大动脉 病 理-2 一、心脏 左心室肥厚扩大,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 心肌细胞肥大 促使酯质在大、中动脉内膜下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病 理-3 二、脑 小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管结构较薄弱,发生硬化后更为脆弱,可出现脑出血 导致脑中型动脉粥样硬化,并发大面积脑梗死 病 理-4 三、肾脏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硬化,造成肾实质缺血 肾小球囊内压升高,造成肾皮质逐渐变薄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病 理-5 四、视网膜 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硬化改变。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采用Keith-Wagener分级法:Ⅰ级: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Ⅱ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Ⅲ级:眼底出血或棉絮状渗出;Ⅳ级:视神经乳头水肿 高血压急症 恶性高血压 发病急,舒张压多在130mmHg以上,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或视乳头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治疗不及时,预后不佳 高血压危象 血压显著升高,可达260/120mmHg以上,出现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高血压脑病 血压轻度升高伴有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轻者可有烦躁、意识模糊,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2.尽量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3.联合用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钙通道阻滞剂 1.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包括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2.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等。 3.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

文档评论(0)

创业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