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3 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析 材料不涉及中外电影制作水平,排除A项; 仅从外国片与国产片的放映比例,无法判断出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的态度和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排除B、D两项。 答案 C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 大众传媒的发展 3.(2013·江苏高考)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 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析 《京华百二竹枝词》描述了当时北京报业的发展状况,并且点明了当时报纸的作用为“教民智渐开通”,说明报纸具有传播信息、开阔民众视野的功能,C项正确。 答案 C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 大众传媒的发展 4.新闻网《数字中国》:“1820年、1890年、1912年中国GDP总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32.4%、13.2%、9.6%,但前时国人皆感屈辱,今日世人皆曰中国崛起。”可见大国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结合中国近现代国情,影响中国崛起的因素可能不包括( ) A.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 B.保卫自己主权和独立的军事能力 C.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D.和所有国家保持友好的关系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 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析 近代中国的国门大开,可谓与各大国均保持“友好”关系,但中国仍惨遭欺辱,故D项不是大国崛起的因素。 答案 D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 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13年6月牵动亿万国人关注的大事有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中美元首庄园会晤,新疆恐怖分子对和平居民的屠杀案等,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传媒同步了解详情。这表明( ) 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C.电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解析 材料说明的是人们了解社会信息的途径多样、时效及时的特点,从这一点思考可知B项正确。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B 训练3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3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训练 1.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解析 注意时间“民国建立前一两年”,A、C、D三项都是民国建立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训练3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训练 2.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出现“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的现象,其反映出( ) A.中外矛盾尖锐对立 B.城市设施普遍完善 C.生活用水受到污染 D.工业文明受到抵制 解析 关键信息:“在近代上海引进时”,新工业文明刚进来,就出现污染有毒质是不符合逻辑的;“反映出”考查的是事件本质——中西文化冲突,说明了西方文明刚进来时受到旧势力的抵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训练3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训练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 ) A.欧风美雨 B.西学东渐 C.洋为中用 D.中西合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3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训练 解析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在衣、食、住、行、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无不反映出中西合璧的特征,故D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3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训练 4.下列竹枝词中,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1章 语言基础知识 考点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1章 语言基础知识 考点2辨析并修改病句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1章 语言基础知识 考点3连贯(句子衔接)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2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考点1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2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考点2语句补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2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考点3语言得体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2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考点4变换句式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2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考点5图文转换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四川专用)2016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 1 A land of diversity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8.ppt
- (四川专用)2016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 2 Cloning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8.ppt
-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总结课件.ppt
-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ppt
-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总结课件.ppt
-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课件.ppt
-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专题总结课件.ppt
-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ppt
-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总结课件.ppt
-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课件.ppt
-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专题总结课件.ppt
-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