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述overview 感觉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 1、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2、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3、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4、听觉传导通路 5、平衡觉传导通路 1、锥体系 2、锥体外系 为什么本体感觉与精细触觉在同一通路? 精细触觉属主动探究获得的感觉,常常是在运动中才能形成精细的触觉,而在运动中同时有本体感觉产生。实际上精细触觉是在上传至大脑皮质,再由大脑皮质下行返回几个轮回才形成的。 二、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脊髓丘脑束系统 共有11个要点: ⑴皮肤内浅感受器→⑵脊神经→⑶脊神经节→⑷后根→⑸脊髓灰质Ⅰ,Ⅳ,Ⅴ层神经元→⑹经脊髓白质前连合交叉→⑺脊髓丘脑束→⑻丘脑VPL→⑼丘脑中央辐射→ ⑽经内囊后肢→⑾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二、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脊髓丘脑束系统 共有11个要点:⑴皮肤内浅感受器→⑵脊神经→⑶脊神经节→⑷后根→⑸脊髓灰质Ⅰ,Ⅳ,Ⅴ层神经元→⑹经脊髓白质前连合交叉→⑺脊髓丘脑束→⑻丘脑VPL→⑼丘脑中央辐射→ ⑽经内囊后肢→⑾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三叉神经系统 1、 共11个要点; ⑴头面部浅感受器→⑵三叉神经→⑶三叉神经节→⑷三叉神经感觉根和脊束→⑸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⑹三叉丘系交叉→⑺三叉丘系→⑻丘脑VPM→⑼丘脑中央辐射→⑽经内囊后肢→⑾中央后回下1/3。 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三叉神经系统 共11个要点:⑴头面部浅感受器→⑵三叉神经→⑶三叉神经节→⑷三叉神经感觉根和脊束→⑸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⑹三叉丘系交叉→⑺三叉丘系→⑻丘脑VPM→⑼丘脑中央辐射→⑽经内囊后肢→⑾中央后回下1/3。 面神经核上瘫和核下瘫 核上瘫supranuclear paralysis: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后,还有另一侧皮质核束支配面神经核上部,眼周围肌不瘫痪,仍能闭眼和形成抬头纹;但是面神经核下部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支配,没有同侧皮质核束支配,表现为病灶对侧口周围肌瘫痪,病灶对侧鼻唇沟消失,口角偏向病灶侧,为对侧不完全性面神经瘫痪。 核下瘫Infranuclear paralysis:一侧面神经核及面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完全性面神经瘫,即患侧眼不能闭合,不能形成抬头纹,鼻唇沟消失,口角偏向健侧。 内囊损伤-内囊三偏综合症 1、对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核上瘫-内囊膝 皮质核束损伤; 2、对侧肢体硬瘫-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损伤; 3、对侧一般感觉和本体感觉丧失-内囊后肢脊髓丘脑束系统和后索内侧丘系系统损伤; 4、两眼同对侧视野偏盲-内囊豆状核后部视辐射损伤。 脑干损伤-交叉瘫 因锥体交叉位于延髓最低平面,因此脑干病变总会出现对侧肢体硬瘫,而脑神经运动核是同侧瘫。 延髓:同侧舌下神经核下瘫,对侧肢体硬瘫。 脑桥:同侧面神经核下瘫或展神经瘫,对侧肢体硬瘫。 中脑;同侧动眼神经瘫,对侧肢体瘫。 脊髓横断性损伤-截瘫paraplegia 均有躯干和肢体的全部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硬瘫,大小便失禁。 1、 上颈节:四肢瘫; 2、颈膨大:上肢软瘫而下肢硬瘫; 3、胸节:下肢硬瘫; 4、腰骶膨大:下肢软瘫。 脊髓半横断性损伤Brown-Sequard Syndrome 1、 损伤节段同侧软瘫,一切感觉丧失。 2、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硬瘫(皮质脊髓束);同侧本体感觉丧失(薄束和楔束);对侧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束)。 ㈡锥体外系extracorticospinal tract 1、 纹状体-黑质-纹状体回路:尾壳核→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尾壳核。 2、 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回路:大脑皮质→背侧丘脑→新纹状体→旧纹状体→丘脑腹前核和腹中间核→大脑皮质。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回路:大脑皮质→脑桥核→新小脑→齿状核→对侧红核或丘脑腹前核和腹中间核→大脑皮质。 锥体外系的下行纤维束 ⑴皮质脑桥束 corticopontine tract ⑵红核脊髓束 rubrospinal tract ⑶顶盖脊髓束 tectospinal tract ⑷内侧纵束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⑸前庭脊髓束 vestibulospinal tract ⑹网状脊髓束 reticulospinal tract 注意:锥体外系一是稳定增益系统,二是控制增益系统,在功能上二者是对立统一体,在脑中是分立的;二者交汇点在丘脑腹前核和中间核。 总结 Summary 神经科学研究证明,感觉传导通路与运动传导通路不是分立的,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种简单的动作,均是多种传导通路的综合活动。 延髓内侧综合征 舌下神经 皮质脊髓束 1、同侧舌下神经瘫痪,同侧舌肌萎缩, 伸舌时偏向同侧; 2、对侧肢体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pdf VIP
- 中考现代文阅读——邓宗良《母亲的叶搭饼》.docx VIP
- 2025年防火涂料项目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CDS2.XwithHPLC操作说明资料.pdf VIP
- Python数据分析及应用 课件 第3、4章 程序的控制结构、函数.pptx
- 2025村道生命防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我国隧道盾构掘进机技术的发展现状.doc VIP
- DBJ50_T-460-2023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企业评价标准(OCR).pdf VIP
- 食材采购配送服务以及售后服务方案.pdf VIP
- 2025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省级与地市级合卷)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