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解决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 《求诊历险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 神经元 (神经细胞) 细胞体 突起 轴突 树突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神经元的分类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 神经纤维:神经元轴突+髓鞘 神经:由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裹结缔组织膜组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效应器: 传入神经末梢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感受器与效应器组成上有何不同? ? 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过程:?也是兴奋传导的过程 兴奋: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 21.(2009年广东理)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 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少 多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D 少 多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C 一定需要 可以不要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 完整 不完整 反射弧的完整性 A 现象Ⅱ 现象Ⅰ 比较项目 选项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实验现象 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1、神经冲动 ? 结论: a b (1) a b (2) a b (3) + + - + + - a b (4) + + 神经冲动 电信号 (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 (3)传导与恢复 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膜外电流:未兴奋区→ 兴奋区 膜内电流:兴奋区 →未兴奋区 ①传导形式: ②传导过程: ③传导特点: 局部电流。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双向传导。 小结: 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反馈练习: 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1、静息状态的膜电位: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其实质是局部电流不断前移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外正内负,电流回路,刺激邻位,原位恢复 巧记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怎样进行?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阅读教材P18-P19页,思考以下问题: 2.兴奋是怎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 1.什么是突触小体?什么是突触? 1、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 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直接相连,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突触 2、突触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突触后膜: ② 树突膜 ① 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突触前膜: 轴突膜 突触的类型: 递质供体: 递质移动方向: 递质受体: 递质作用: 递质的化学本质: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乙酰胆碱、单胺类 3、兴奋传递过程----神经递质传递: 小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结构: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信号转换: 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原因: 单向传递 特点: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B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