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会议内容: (1)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 (3)组织路线: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前提) (关键) (保证) 两大转折 二个标志 历史意义: 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体制 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②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 展新时期 背 景 内 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巨变 结 果 任 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下列对此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 A、从此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完全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去进行 B、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 C、从此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政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练一练】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含义: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前提 改革的内容 根本目的 结合下面两段材料,回答P53的【学习思考】提出的问题“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 材料一: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就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材料二: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两亿五千万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① 农村原有经济体制弊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②在一些地方,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原因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材料: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 凤阳花鼓词 改革以后,新娘愿意进凤阳吗? 为什么? 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 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斤 1981年产粮 6.70亿斤 1982年产粮 7.15亿斤 农民露出笑容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成为普遍的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 。 土地 所有制 经营管理制度 产品分配制度 公有制 公有制 集体统一经营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 实质: 调整生产关系(没有改变所有制性质)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