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宫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石柱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冉洪铭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表现 正常盆腔动脉造影表现 (二)正常声像图表现 子宫 卵巢与输卵管 (三)正常CT表现 子宫 卵巢与输卵管 (四)正常MRI表现 子宫 卵巢与输卵管 (一)正常X线表现 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 正位观察,子宫腔呈倒置三角形,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下端则与子宫颈管相连,后者由于粘膜皱襞存在而呈羽毛状表现 由于输卵管有蠕动,因而充盈可不连续 注入碘油后24小时或注入水溶性碘剂后1小时~2小时摄片,显示输卵管内对比剂全部排空并进入腹腔,呈多发弧线状或波浪状致密线影 正常盆腔动脉造影表现 正常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图) (二)正常声像图表现(1) 子宫 纵向扫查,子宫呈倒置梨形,宫体为均质中等回声,宫腔呈线状高回声,周围有低回声晕围绕;内膜可为低或较高回声,其回声和厚度与月经周期有关 宫颈回声较宫体回声稍高,内可见带状高回声宫颈管 子宫体与子宫颈长度之比,在青春期约为1﹕1,生育期约为2﹕1,老年人又成为1﹕1 (三)正常CT表现 子宫 宫体呈横置梭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中心较小的类圆形或“T”形低密度区代表宫腔 宫颈显示在子宫体下方层面,横径小于3cm 宫旁组织位于宫体、宫颈和阴道上部的两侧,为脂肪性低密度区,内含点状或条状软组织,代表血管、神经和纤维组织 可见条带状自宫底向前外侧走行的子宫圆韧带 增强扫描,子宫肌呈明显均一强化 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平扫CT(图) (四)正常MRI表现(1) 子宫 T1WI上,宫体、宫颈和阴道呈均匀低信号 T2WI上,宫体、宫颈和阴道呈分层表现 宫体分三层信号 中心高信号,代表宫内膜和分泌物 中间薄的低信号带,亦称联合带,为子宫肌内层 周围呈中等信号,代表子宫肌外层 宫颈自内向外有四层信号 高信号的宫颈管内粘液 中等信号的宫颈粘膜皱襞、低信号宫颈纤维基质 中等信号宫颈肌层 增强扫描:宫体、宫颈强化表现随时间而异 正常子宫MRI(图) 正常子宫和卵巢MRI(图) 子宫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 (二)子宫内膜癌 (三)子宫颈癌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又称子宫肌瘤(Hysteromyoma),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造成的,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 病因 子宫平滑肌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根据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失等,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雌激素能使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肌层变厚,子宫增大。女性激素通过相应激素受体起作用。子宫肌组织内雌激素受体含量随月经周期不同雌激素水平而变化。 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雌二醇含量较正常子宫肌组织高,但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含量较低,故雌二醇转变为雌酮的量少。合并妊娠时胎盘生乳素有促进雌二醇对肌瘤的作用,故子宫肌瘤生长加快。同时卵巢功能、激素代谢均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故神经中枢活动对肌瘤发病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 1、月经改变:其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块: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3、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继发性贫血: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分类 按肌瘤所在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占92%)和宫颈肌瘤(占8%)。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根据肌瘤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3类。 1.肌壁间肌瘤(intramural myoma) 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周围均被肌层包围。占60%-70%。 2.浆膜下肌瘤(subserous myoma) 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起在子宫表面,约占20%。肌瘤表面仅由子宫浆膜层覆盖。当瘤体继续向浆膜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肌壁相连,成为带蒂的浆膜下肌瘤,营养由蒂部血管供应。因血供不足易变性、坏死。若蒂部扭转而断裂,肌瘤脱落至腹腔或盆腔,形成游离性肌瘤。若肌瘤位于宫体侧壁向宫旁生长,突人阔韧带两叶之间称阔韧带肌瘤。 3.粘膜下肌瘤(submucous myoma) 肌瘤向子宫粘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官腔,仅由粘膜层覆盖,称为粘膜下肌瘤。占10%-15%。肌瘤多为单个,使官腔变形增大,子宫外形无明显变化。粘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官腔内生长犹如异物,常引起子宫收缩,肌瘤被挤经宫颈突入阴道。 子宫肌瘤常为多个性,各种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