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要点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霉菌、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四 1、学习并掌握放线菌和霉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解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放线菌和霉菌等微生物常具有发达的菌丝体。放线菌的菌丝一般无隔、分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霉菌的菌丝比放线菌大得多,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菌丝从功能上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由于基内菌丝(营养菌丝)与培养基结合紧密,很难直接用接种工具挑取,因此,如果采用常规的制片方法,将很难观察到直观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菌丝体或孢子丝形态。本实验介绍的插片法、玻璃纸法、载玻片法等可以解决上述不足。 插片法:平板接种 插上灭菌盖玻片 菌丝沿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 取盖玻片镜检观察 玻璃纸法: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培养基上 在玻璃纸上接种 培养后,在玻璃纸上形成菌苔 揭下玻璃纸,直接镜检 (以上两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的培养物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该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水浸片观察法 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观察。该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且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实验器材 1)菌种:青霉 2)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棉蓝 3)仪器: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 镊子、显微镜等 水浸片观察法 (1)加染液: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液于洁净的载玻片中央。 (2)挑菌:用镊子(或解剖针)从菌落的边缘处挑取少量带有孢子的霉菌菌丝,放入乳酸石炭酸棉蓝染液中。 (3)盖片:用解剖针细心地把菌丝挑散开,加盖玻片。 (4)观察: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菌丝体形态,再转换高倍镜。 注意:取菌时,青霉和曲霉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取,可连少量培养基一起挑取,再在染液中分离菌丝。 黑曲霉 青 霉 黑曲霉(电镜下) 青霉(电镜下)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