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信息记录技术的发展 信息记录技术、材料不断发展 模拟信息记录技术、数字信息记录技术 信息(文字、声音、图像等)记录技术 二、信息存储器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光学仪器的发展和照相技术的进步(使用缩微胶卷),缺点是胶卷上的疵点和划痕极易产生错码,不宜存储二进位数据。 20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实现程序存储,首先出现了水银柱延迟线存储器。此后不久,研制出了阴极射线管存储器和磁鼓。 20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磁芯存储器。 1970年前后,磁盘存储器。 1980年前后,半导体存储器。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光盘存储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铁电薄膜半导体随机存储器研制成功。 20世纪90年代,存储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磁、光和铁电三种存储技术上。 磁存储技术成为20世纪90年代最主要的、使用最广泛的存储技术。 只读光盘、一次性写光盘、可擦写光盘等光盘存储技术不断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的存储、传播过程中。 光敏作用:激发态分子在碰撞中可以把它的能量传递给其他不能吸收其他波长范围的 光而发生反应的分子,使后者变为激发态而可能发生光化学反应: A*+C→A+C* C*+D → P AgBr十hγ → Ag十Br 物质A称为光敏剂 这是照相技术的基础。 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描写与消息相对应的电信号或光信号或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信号)和数字信号(幅度取值离散的信号) 一般认为信息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之间往往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所以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点在于存储、传输及其处理的方式。 第三节 信息记录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分类 一、信息记录材料的性能 1.敏感性 敏感性是指信息记录材料在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对所记录信息的变化的敏感程度。 感光度 2.可识别性 可识别性是指信息记录材料记录信息后,利用一定的工具或技术,或在一定条件下准确识别或还原信息的能力。 3.稳定性、可靠性 信息记录材料所记录的信息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4.成本、操作性、污染程度等 1.卤化银 光敏物质: AgX X Cl、Br、I 银的卤化物包括AgF, AgCl, AgBr ,AgI (1) AgF (2) AgCl (3) AgBr (4) AgI 银的卤化物的感光性顺序为AgI AgCl AgBr。 2.硝酸银 银盐记录材料大都以硝酸银作为原料制得,利用它和相应的卤素(卤化物)制造出具有感光特性的卤化银成分。 感光乳剂层:卤化银、照相明胶、补加剂。 感光材料:乳剂层、支持体、辅助层 一、银盐感光材料的发展 1、感光性 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红外片、远红外片 2、形态 金属片、湿片、干片、胶片、卷片 3、工艺 由单层到多层,从银成像到染料成像的过程。 4、感光速度 慢片、中速片、快片、特快片 5、色彩 黑白至彩色 二、银盐感光材料的应用 银盐感光材料在科学、文化、教育和国防等各个领域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印刷:胶片、打印、印版、印刷品。 传统的卤化银成像技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第二节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成像基础 银盐材料基本组成 (一)卤化银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1、卤化银的晶体结构 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溴化银和氯化银都是食盐结构,属于离子晶体。 碘化银属于六方晶系,溴化银和氯化银属于立方晶系,晶体内部的质点按一定规律排列,还有三方、四方、三斜、单斜、正交晶系。 2、卤化银的溶解度 在制作乳剂时,首先要考虑卤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度积常数Ksp: 如果离子浓度的乘积超过Ksp值,化合物就会从溶液中析出,直到平衡为止。溶度积常数Ksp的大小与温度有关,表2一1为卤化银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应溶度积常数值。 3.卤化银的颜色 氯化银是白色,溴化银是淡黄色,而碘化银则为黄色,扩展至520nm。因为照相效应的产生是取决于卤化银吸收光强度、波长的大小和波长的范围,所以氯化银只对蓝紫光敏感,而溴化银和碘嗅化银对光谱区域中的紫光、蓝光敏感。 (二)卤化银晶体的形状和性能 照相乳剂的性能和其中所含的卤化银颗粒有密切的关系。 1.控制晶形的条件 当硝酸银溶液与卤化物溶液混合,一开始就有卤化银生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小颗一般先聚结成片状,继续向二维方向生长,达到一定尺寸后,进一步向三维方向生长,如图2一8所示。 不同卤化银晶体的形成,是由扩散现象和表面成核现象之间竞争的结果。前者取决于介质的条件,后者则与晶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晶形生长的各种影响因素: (1)银离子浓度或溴离子浓度 (2)碘的影响 (3)明胶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