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题 会考内容标准 认知层次 化学与可持续 发展 知道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a 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影响;知道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a 了解甲醛、一氧化碳、氡等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b 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b 以上是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各部分知识的综合 d 大气污染物 主要成分 可吸入颗粒物 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飘尘 S的氧化物 SO2、SO3 (SOx) N的氧化物 N2O、NO、NO2(NOx) C的氧化物 CO (CO2不是大气污染物) 碳氢化合物 CH4、C2H6 (HC) 氟氯代烷 CFCs(氟利昂)等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1. 酸雨 2. 臭氧层受损 3.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一)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 一、大气污染 1. 酸雨 (pH<5.6的降水) 成因:人为排放S的氧化物和N的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形成机理: 或:2SO2 + O2 2SO3 催化剂 SO3 + H2O ==== H2SO4 ② 3NO2 + H2O ==== 2HNO3 + NO ① SO2 + H2O H2SO3 2H2SO3 + O2 ==== 2H2SO4 催化剂 危害: 防治: 大气中的烟尘、O3等 ①消除工业烟尘、改变能源结构,研制开发新型清洁能源; ②改造锅炉,提高燃烧率,处理尾气,综合回收利用③治理:石灰石——石膏法 引起江河湖泊和土壤的酸化,腐蚀文物古迹、房屋、桥梁、堤坝、管道和电缆等的,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破坏原因: Cl + O3 ClO + O2 + ClO + O Cl + O2 总反应: O + O3 2O2 溴原子破坏O3的能力更强。 措施: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氟氯代烃(致冷剂)和含溴的卤代烷烃(灭火剂,商品名为哈龙)等化学性质稳定,在低层大气中基本不分解。上升到平流层以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参与破坏臭氧的反应 2. 臭氧层受损 (一)对人类健康影响:增加皮肤癌,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二)对生态影响 :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渔业产量减少 破坏森林。使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危害: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 0.6~0.9℃ 3.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 CO2 N2O 氟氯代烷 CH4 化石燃料 化肥 致冷剂 煤矿、稻田和垃圾 防治: 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除去或回收温室气体。 危害: 冰川消退、 海平面上升 、荒漠化 原生态系统内物种损失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⑴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利用新能源 ⑵大面积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⑶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代烷的生产和使用; ⑷控制煤矿、稻田和垃圾填埋场等场所破坏的CH4; ⑸控制人口增长。 (二). 改善大气质量 1. 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污染 2. 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 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措施有: 改善燃煤的质量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改进排烟设备 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气化和液化——水煤气或干馏煤气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 2CO + 2NO ==== 2CO2 +N2 催化剂 3.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CO、CO2、NO、NO2、SO2、油烟;甲醛 (HCHO)、苯 (C6H6)、 甲苯 (C7H8)、二甲苯 (C8H10),以及放射性元素氡 (Rn) (1) 一氧化碳 CO 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约是O2的200~300倍 CO的来源:各种家用燃料(煤、煤气、石油气、天然气等)。 预防方法:注意室内通风、安装烟囱和抽气、排气设备等,有条件的场所还应当安装CO警报器 注意:CO气体无色、无味,不易被察觉! Hb + O2 HbO2 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 Hb + CO HbCO 血红蛋白 碳氧血红蛋白 (2) 甲醛 HCHO 主要来源: 可刺激人的眼、呼吸道黏膜,引起流泪、气喘和胸闷等;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造成免疫功能异常、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甚至还可能引发癌症。 选用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doc VIP
- 1998—2019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详细解答(历年真题).pdf VIP
- 《涉江采芙蓉》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VIP
- 北京地区出土的战国刀和布.docx VIP
- 三至六年级科学实验手册.doc VIP
-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VIP
- 河南省濮阳市房地产经纪人考试(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测试题及答案(2025下半年).docx VIP
- Haier海尔412升风冷变频多门冰箱 BCD-412WGHFDB5WFU1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8D方法培训教材(158页).pptx VIP
- 第5课 《推动高质量发展》第1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课件 中职高教版中国特色社会主.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