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假设你父亲承包了一个水库养鱼虾,如果一次投放的幼苗过多或延迟捕捞,由于环境的负载能力限制,都不能达到效益的最优化;相反,如果大量捕捞,使鱼虾数量大大减少,其种群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延滞期才能进入指数增长期,对生产极为不利。那什么时候是捕捞的最佳数量期? 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 问题:种群的数量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问题的提出 * 问题的提出 《国家地理》:在几百年前,金丝猴在许多地区广泛分布,人口的增加和山林的破坏使金丝猴的分布区越来越小。现在,黔金丝猴的数量只有500~600只,处于濒危状态,只在贵州省的梵净山区生存。滇金丝猴生活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端及四川西部长江上端金沙江上游的高山中,数量不到2000只,也处境濒危。 * 问题的提出 《中国水利网》:宁波、昆明、武汉等地,人躺在铺满凤眼莲的湖面上,可以不沉;上海去年3万吨的凤眼莲打捞量,今年已翻了3倍有余,上升至10万吨;凤眼莲所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让越来越多的水中生物痛失“家园”。 * (2009 江苏)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I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高考链接 B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解析:K值,即环境最大容纳值。与生物体和环境都有关。环境容积不同,K值不同。起始酵母菌数量不同,到达K值时间也不会相同(曲线的变化不同)。 * (2009山东)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俱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的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种群密度 存活率 d a b D *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群落数量变化的规律。a曲线代表的个体,种群密度稍大,其存活率就显著下降,这说明其个体间生存斗争相当激烈,其最适种群密度非常低,这符合体型较大的高营养级生物特点。相比之下,b曲线代表的生物的最适种群密度较高。种群密度越高,其种内斗争越激烈,导致的存活率越低。 *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新蔡县一高 刘二涛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 新课导入 《中国水利网》宁波、昆明、武汉等地,人躺在铺满水葫芦(也叫水浮莲)的湖面上,可以不沉;上海去年3万吨的水葫芦打捞量,今年已翻了3倍有余,上升至10万吨;水葫芦所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让越来越多的水中生物痛失“家园”。 * 《国家地理》在几百年前,黔金丝猴在许多地区广泛分布,人口的增加和山林的破坏使其的分布区越来越小。现在,黔金丝猴的数量只有500~600只,处于濒危状态,只在贵州省的梵净山区生存。 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43%和2.583%,下降到2002年的1.286%和0.65%。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建造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5.了解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2.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图示化、模型化认识事物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通过对种群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