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魏书生教育思想解读 案例1:我们班上的值日安排表 “有形无神”、“见物不见人” 案例2:我想帮妈妈洗衣服 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回家至少要做一分钟的家务劳动,并写一篇关于做家务劳动的日记,必须是真实的事情。 一位同学在《我想帮妈妈洗衣服》日记中写道:回家后,我看见妈妈正在洗衣服,我走过去要帮妈妈洗衣服,妈妈却说:“滚一边玩去。”我说:“是老师让我做的。”妈妈说:“去,去,你们老师逼小孩儿的事真多”。我想帮妈妈洗衣服的家务劳动,就这样没有做成。 老师评语:你妈妈的素质低,不理解这种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你也笨,洗不成衣服,就不能做点其它的家务劳动吗? 案例2:一节由学生组织的语文听写自习课 1、安排同学自主复习(时间:10分钟);2、班干部选择听写的词语;3、检查准备情况,并组织听写;4、自主检查;5、同学间批阅;6、统计成绩。 案例4:一道数学题的启示(10×10=102) 启示:①我们思考问题时,不仅需要从前后、左右的角度思考,还需要从上下、远近的角度思考;②站在高处,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得更远,而且让我们对问题看得更深刻;③“哲”使人想世界之浩渺;“史”使人想起时间之幽远。“尽管主观上很努力,可终究左支右绌,无法突破他自己狭窄的技术主义的茧壳。”“他缺乏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人文关怀,缺乏站高望远的知识视野,缺乏对教育作为必要的乌托邦的切身理解,而只能成为一个对应试教育服服帖帖,对教学大纲亦步亦趋,惟技术论的、匠气十足的语文教师。”“依我看,离优秀的知识分子这一要求还远得很呢!他是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个需要补钙的人!”《权威人格和技术主义的末路》(蔡朝阳)2004年第1期《教(审视中学语文教学:新生代向三大名),犹如三枚重磅炸引。“当年的批判,起了帮我了解社会开阔胸怀磨练意志的作用。今天的谣言,当然更能起激励我前进,我努力的作用。”——《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魏书生1950年5月4日(农历3月18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农村,1956年(6岁时)随家迁居沈阳砂山地区,直到19年(18岁)去盘锦农村当知青。魏书生的父亲叫魏景林,母亲叫李忠敏,都是农民,魏书生是老大,下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在魏景林和李忠敏这一对夫妇身上,除了给儿女遗传吃苦耐劳、质朴诚实、与人为善等美好德行,也为儿女创设了尊重知识崇尚文化好学上进的家庭氛围。在白卷先生上大学的年代里,连学校的老师都同意电影《决裂》里的观点:手上的老茧就是上大学的资格。可魏家的父母却告诉孩子:别听那胡说,上不了大学也得看书学习。李忠敏在教过乡塾的父亲教育下,文史哲各类杂书琴书画的技艺都出类拔萃是一个特别讲究民主的家长,在魏书生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和他发过脾气,从来不对他和他的弟弟妹妹们发号施令指责训斥,凡事都是讲道理,和孩子们商量着处理他们遇到的问题。魏书生后来在介绍他的教学经验时,总是用最朴实的话说:“小时候,我妈就是和我商量着做一切事的,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益处很大,所以现在我也用商量的办法和学生起完成学习任务。”……多年来,他一直是把母亲当成导师的。魏书生是怎样与哲学相遇的,连他自己也记不准确了他能记得的,只是1965年春天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手头出现了两本哲学书籍,一本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一本是大开本的高校教材《哲学讲义》。这一回,他觉得哲学对他是真有魅力了,使他在迷醉之后得到清醒,得到一种醍醐灌顶般的大彻大悟。他最大的收获并非是对一个专门的学科产生了热爱,而是在找到哲学的同时,他更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意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思想。10岁魏书生拜师武术少年时代晨的长跑夜晚的站桩以及打沙袋劈砖头的力量训练,使他至今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体力和精力。1969年7月16日,魏书生来到陈家大队的红旗小学报到上班了,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为了能让学生听话,他也喊也叫也发脾气,是因为喊叫和发脾气都收效甚微,而通过借鉴母亲对他和弟妹们的教育方式,他才形成了和风细雨的恳谈式解决矛盾的风格。魏书生是一个非常善于反思的,非常有感的人,他不像的老师一条路走到黑,喊叫不行,就骂骂不行,就打……结果教育没搞好,反而越来越糟,甚至惹上官司,造成悲剧。1971年11月到工厂后,魏书生没下车间,而是直接被放到了政工组。结果,整个工厂所有文秘宣传方面的工作,全被他一人包了,而且干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在办公楼里忙得不可开交的人,居然还无师自通地也成了生产能手,成了个优秀的技术工人成了工厂工作效率最高的人。在魏书生的日记里,“效率”这个词是他时至今日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他对虚掷光阴耿耿于怀,对人浮于事深恶痛绝,对出工不出力恨之入骨,这些都来自他在工厂里的切身感受。1974年初,国家的大形势是批林批孔,电机厂的小是新领导整老领导具体表现就是批魏。魏书生的罪名自然因书而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