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辽金元的行政管理教案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的行政管理 2、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行政层级:行省-宣慰司(行省的派出机关)-路-州(府)-县。 (一)行省制度: 元初,行省是因军事需要而设置,南宋灭亡后,才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共设立十个行省,行省的最高长官是丞相,但多以平章政事作为行省最高长官,掌军事、行政和财政大权。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二)宣慰、招讨 、安抚、宣抚诸司 行省内划分若干道,设诸使司,宣慰司数额最多,设于内地,以民政为主。 设置招讨、安抚、宣抚诸司,以招讨、安抚、宣抚 诸司头衔招安少数民族首领,并许世袭诸使职,开了明代土司制度的先河。 元的行政管理 2、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三)路、府、州、县 路为府、州之上级行政区域,十万户以上称上路,以下称下路。 元朝的州(府)分为散州(府)和属州(府)。 属州、属府隶属于路,而散州、散府则直属于行省或宣慰司。属府仅属于路,而属州有直属于路的,有属于府,还有属于州的。 县,一般统于州或府,也有直隶于路的。 达鲁花赤制度:行省以下的各级行政机构中设置达鲁花赤,通常由蒙古人,间或由色目人担任,被称为监临官,掌印办事,握有实权。 (四)基层行政组织:村社制度。 每五十户立一社,社长有免役特权,农业生产。 元的行政管理 2、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一)行政决策及其执行 1、元代决策会议的形式: 元代会议形式繁多,按主持的身份不同可分为皇帝亲自主持的会议和中书省会议, 皇帝主持的会议分为朝堂会议和内廷会议两种。 2、元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特点: 保留了较多的蒙古旧俗残余,表现为: 皇太后或皇后对政治的干预;宗亲贵胄对政治影响巨大。 3、元代政令下达的程序: 政令由中书省下达,由宰相的主要幕僚机构参议府负责安排落实,通过左、右司将政令下达给六部,六部将执行政务情况的信息通过左、右司和参议府反馈到中书省长官。 元的行政管理 2、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二)行政监察 元代监察机构组织相当完备。有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和各道肃政廉访司三级。 1、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 道肃政廉访司分隶中央御史台和西、南两行御史台,两行台又受制于中央御史台。这样御史台监临中书省和附近行省,行御史台监临其他行省,各道肃政廉访司监临路、府、州、县。 元朝最高监察机构,沿用唐朝三院制度,察院是主要机构,握监察重权,监察范围十分广泛。 元的行政管理 2、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二)行政监察 元代监察机构组织相当完备。有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和各道肃政廉访司三级。 1、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 道肃政廉访司分隶中央御史台和西、南两行御史台,两行台又受制于中央御史台。这样御史台监临中书省和附近行省,行御史台监临其他行省,各道肃政廉访司监临路、府、州、县。 元朝最高监察机构,沿用唐朝三院制度,察院是主要机构,握监察重权,监察范围十分广泛。 在地方行政监察上,元代分全国为几个大监察区,京都附近由御史台直接监察,其他大监察区由行御史台负责监察,行御史台受制于中央御史台。 元代在大监察区下再分 22 个小监察区,即二十二肃政廉访司,其监察区域称道,它们分别隶属中央御史台和西、南两行台。 元的行政管理 2、元代监察制度的建树和弊端: 元代监察制度较前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监察法规的制定。《设立宪台格例》、《察司体察等例》、《行台体察等例》,使行政监察法规化。 但元代监察体系也有着其弊端: 首先是,主要监察职务被蒙古贵族垄断,严重影响了监察机构作用的发挥。 其次是,蒙古贵族享有特权,不受监察法规的制约,监察机构无权对一些特权机构进行监察。 这些都影响了监察机构正常功能的发挥。 元的行政管理 四、行政官员的管理 (一)行政官员的任用 元代选拔官员的方式: 1、以出身作为做官的资格,勋臣、名门、儒吏出身均可作为条件。 地位最高的叫怯薛(皇帝卫士),称怯薛出身,数量多,且占要职。 2、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汉人在元代入仕的主要途径是由吏而官。 3、读书做官:有二途径: 1)贡授:即国子学生员成绩优异者经考试后授予官职,但人数少。 2)科举,中断时间长,录取率低。 4、承荫制度。蒙古贵族有世袭特权,其它官员也有。 元朝在官员任用上也贯彻民族歧视政策。中央机构首脑均由蒙古人担任,汉人、南人只能得到低级职务。科举分左、右榜,录取率汉、南人就相当低了。 回避制度: 地区回避:不得在故乡为官; 宗族回避制度:父子、兄弟等不得在同一机构及相关机构中一同任职。 元的行政管理 四、行政官员的管理 (二)元代行政官员的考核和升迁: 元代官员考核分两种形式: 1、是对全体在职官员的考核; 2、是对某一任期满官员的政绩考评。 对全体官员的考核由吏部会同监察机构共同主持,考核地方官五项标准: 户口是否增加、荒地是否开垦、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