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毒的利用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我国约有20种昆虫病毒进行过或正在进行大田试验。其中研究较多应用较广的如棉铃虫NPV,用该种病毒防治棉铃虫,每667m2用感染病毒的老龄死虫2~30头(核型多角体数约为0.15~6×l011)对水喷雾,在棉花生长期发生害虫时每隔4~5天喷1次,共喷9次,棉花产量比对照区显著增产。 美国应用棉铃虫NPV的制剂防治棉花、玉米、高梁、烟草、番茄等作物上的棉铃虫和烟草夜蛾等害虫的效果一般相当于常用化学农药。 加拿大研究菜青虫的黄绒茧蜂能在寄主种群中传播GV。 美国研究于甘蓝幼苗移植时以粉纹夜蛾NPV污染幼苗,能在整个生长季节维持较高病毒浓度并向周围传开,84天后未处理区植株上幼虫死亡率竟高达89%。 椰犀角金龟子(Oryctes rhinoceros)种群密度不高时(25头/hm2)散布独角仙杆状病毒(C亚组),活动的成虫传播病毒每月可达3km,5个月后该虫种群中病毒病发展到流行水平。 利用病毒防治害虫一方面可以起到微生物杀虫剂的短期防治作用,另一方面使用后有可能使病毒长期存在于农林生态系中,作为一类被引入的生态因子而起调节害虫种群密度的作用。 常规方法施用或释放带毒昆虫散布一定限量的病毒后,病原可在昆虫种群间自行传播。毒饵剂和散布带毒虫体具有较高的经卵巢传播的潜力,其他昆虫或寄生物和捕食者有机械传播病毒的潜能。 5.2 局限性 昆虫病毒对害虫的防治也有其局限性,如感染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从感染到致死需7~14天或更长时间,由于专化性较强,杀虫谱性较窄。如仅用于短期速效性防治,在经济上和当前所获效果上不如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如从害虫综合治理要求考虑,利用病毒防治害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前途。 谢谢大家!! 5.2 影响病毒防治害虫效果的环境因素 温度 温度可影响发病潜伏期的长短,NPV和CPV等的传播适温约为25℃,如将温度从15℃提高到32℃,可减少棉铃虫(Heliothis zeae)NPV对该虫的LT50从9到2~3天,减少LT80从29到11天。 (二)光线 紫外线对病毒的致病力有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特别是用飞机喷洒病毒悬液的情况下,日光照射能影响制剂的效果。室内试验距紫外线源5cm,5min可使实夜蛾属(Heliothis)的NPV全部失活,可使粉纹夜蛾的NPV在2h内全部失效。田间GV制剂在日光暴晒的甘蓝叶面经12~19h全部失效。昆虫病毒制剂在田间的失效与日光特别是紫外线的关系最大。制剂中加用紫外线保护剂或其他辅剂可延长滞留而有助于增效, (三)pH和土壤 病毒的活性与其繁殖环境的pH有关,实夜蛾属的NPV在pH为2时经30min或pH为12时经24h活性大减。棉铃虫的NPV最好保存在pH为7的条件下。 病毒在土壤中有相当高的稳定性,施于土壤内的NPV制剂在231周内数量可无减少,粉纹夜蛾的NPV在土壤内可保持活性达5年之久,不受雨水冲刷的影响,也不受正常pH和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因此,土壤成为这类病毒的贮存源,并可污染作物叶面,引起害虫种群内病毒病的流行。 自然条件下的爆发 在自然条件下,昆虫病毒病的发生常有突然暴发的现象。有人认为虫体内本有潜伏病毒,一旦遇有一定的外因激发,便能诱导发病。第二种病毒的介入往往也可能促发潜伏病毒病。 主要内容 前言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及可行性 技术路线 研究时间计划安排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ns Walker属鳞翅目,蚕蛾科昆虫,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台湾、海南等地,在华南地区危害小叶榕、黄葛榕、高山榕、菩提榕、木波萝等主要园林树木,是一种主要的园林害虫。近年来,其为害日益严重。 1~3龄幼虫取食叶肉,致叶片只剩下网叶脉,被危害叶片不久呈深褐色。4龄后的幼虫取食叶片呈空洞或缺刻。末龄幼虫食量大增,食光叶片及嫩梢,仅余树干。 研究目的及意义 灰白蚕蛾是一种近年来为害比较严重的园林害虫,而在对灰白蚕蛾的防治上以化学防治为主,使用的农药主要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不仅使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大量杀死天敌,污染环境,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其结果是消弱了生物防治的作用,更加凸现了3R问题的严重性。 研究目的及意义 昆虫病毒作为生物防治中的一种,在近年来被多次证实是效果比较显著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灰白蚕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了解其生物活性、探讨使用该病毒防治灰白蚕蛾的可能性,为杀虫剂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