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银桥飞架与林海相映宛如蛟龙出海 与环境协调的桥梁 悉尼海港桥,503m中承式钢桁两铰拱公铁两用桥。自身较重,但由于紧挨悉尼歌剧院,无论在质感还是在颜色和造型上都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与环境协调的桥梁 桥梁对环境的破坏 桥梁的建设使得植被遭到破坏, 大大影响了自然环境。 *结构造型统一: 结构体系不混杂使用; 主、引桥采用相近体系; 下部桥墩造型尽量统一。 桥梁建筑造型美的法则(2) *主从与重点 桥梁的主从关系: 主体与附属 主桥与引桥 主孔与边孔 主要受力构件与次要受力构件 方法:突出主孔—孔大、高,有时采用不同结构形式 桥塔为重要部分 桥梁建筑造型美的法则(3) *对称与均衡 对称——左右、前后、上下建筑同形同量 方法:桥梁中线为对称轴,结构、孔数、跨度、尺度 均衡——非对称的构图时,以不等的距离形成力量的平衡感 手法:斜塔、拉索疏密与长度不等、跨径不等 用途:受实际情况影响不能对称布置情况 桥梁建筑造型美的法则(4) *比例与尺度 比例——各部分数量关系之比,不涉及到具体尺寸: 各部分本身的三维尺寸的关系 整体与局部比例关系 虚实比例关系 尺度——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实际大小之间的关系 要求:建筑形象正确地反映真实大小。 桥梁建筑造型美的法则(5) *韵律与节奏 韵律与节奏——有规律的重复或有秩序的变化 手法: 连续韵律——等跨 变韵律——按一定的秩序变化 桥梁建筑造型美的法则(6)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桥梁工程 桥梁的设计规划原则及基本资料 桥梁的平、纵、横断面设计 桥梁的设计与建设程序 1.2 桥梁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要点 1.2.1桥梁的设计规划原则及基本资料 安全性——强度、刚度、稳定和耐久性; 适用性——使用上的要求; 经济性——经济分析; 美观性——与环境相协调; 技术先进性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 2.桥梁设计的基本资料 使用任务—确定桥梁规模 选择桥位—确定路桥关系等 桥位的详细勘测和调查 桥位地形— 测绘地形图 桥位地质—工程地质报告 桥位水位— 确定桥梁跨径和净空 调查与建桥相关的情况 如当地的材料、水质、公路运输、气候等 1、桥梁纵断面设计 总跨径、分孔、桥道标高与桥下净空、纵坡 1)桥梁总跨径的确定 满足水文计算要求,并依具体情况调整 1.2.2 桥梁平、纵、横断面设计 泄洪孔径/洪水造成的桥毁事故 2002年6月9日 陇海线灞河铁路桥 2001年3月4日 葡萄牙某公路桥 ①桥型(跨越能力) ②经济跨径 ③通航要求 ④地质、地形 ⑤各孔径间比例 ⑥战备考虑 ⑦上、下游老桥影响 ⑧施工能力 ⑨美观方面 2)桥梁分孔 3)桥道标高与桥下净空的确定 内容: 桥面标高、桥跨结构下缘标高、起拱线标高、基础底面标高 主要考虑三个因素: 路线纵断面设计要求、排洪要求、通航要求 有关的具体规定: 流水净空、通航净空—跨河桥 车辆净空—跨线桥 桥下净空的考虑 4)桥梁纵坡布置(纵断面线形) 将桥梁纵断面设计成单向或双向坡度,有利于交通、美观,又便于排水。 2.横断面设计 1)建筑限界 桥面净高H 车道数与行车道宽度 W 人行道布置 2)横坡设置 公路桥梁建筑限界图示 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车道宽度及路肩、路缘宽度 确定路、桥、水流的关系 原则:平顺、车辆平稳通过 (1)高速、一级公路上的大、中桥及所有的小桥---依路线 (2)二、三、四级公路上的大、中桥一般为直线 (3)由经济和施工而言,避免斜交,否则,φ≤450,通航河流φ≤50。 3.桥梁平面布置 水流方向 行车方向 斜交桥 曲线桥 某跨河桥平、纵、横断面设计流程示例 第一步:根据航道等级、河床断面、地质情况等,确定通航净空、主跨 标高控制点及主跨跨度;平面线型布置为直线桥。 第二步:确定主桥连续梁桥型、分孔情况; 第三步:确定主桥纵断面布置、纵坡,横断面布置、尺寸拟定等; 跨中截面 支点截面 主桥:五跨变截面连续梁 第四步:引桥分孔、纵坡、横断面布置;桥墩、桥台型式拟定等。 引桥:30m简支T梁 前期工作---“预可”阶段和“工可”阶段 1、“预可”阶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