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 质科 学
OFGEOLOGY
2014年4月 CHINESEJOURNAL
doi:10.3969/j.issn.0563—5020.2014.02.013
庐山变质核杂岩基底拆离的
变形特征及形成条件木
任升莲 张 妍 杨 帆 胡 达 黄 鹏 王 微 张俊杰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摘要庐山变质核杂岩具有典型的3层结构。拆离带是核部隆升过程中盖层滑脱、剪切变
形而形成的,该拆离面是在北东向褶皱基础上叠加杂岩核部隆升作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面。
拆离带在核部以西发育倾向西向、南西向、北西向的面理和矿物生长线理,显示向西滑脱形成
剪切拉伸变形的特征。拆离带岩石以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为主,辅以碎裂岩和构造角砾岩。岩
石变形特征表明其既具有韧性变形,也具有脆一韧性变形及脆性变形的特点。核部隆升引起
的拆离变形作用,不仅形成了拆离带,还影响了拆离带以上盖层岩石,形成一个由拆离带向上
由强变弱的变形域。这种规律性递变现象使庐山变质核杂岩具有垂向变形分层、水平变形分
带的特点。拆离带中角闪石一斜长石矿物对计算得出的变质温度为653℃一694℃,压力为
0.56~0.67
GPa。
关键词庐山变质核杂岩拆离带拆离变形作用 角闪石一斜长石地质温压计
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变质核杂岩的研究迅速发展(朱志澄,1994;张进江
et
等,1998;Davis
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现场考察会”,使庐山变质核杂岩的研究工作得
到很大的推动。尽管学者们对其有不同认识:中生代混合岩(江西地质矿产局,1984)、
古郯庐断裂带南延强烈变质变形形成的均匀变形片麻岩(马杏垣等,1987)、中生代华南
碰撞造山带残留的飞来峰(许靖华等,1987;李继亮等,1989)、庐山东南麓可能是一个
来很多学者逐渐认为庐山是变质核杂岩构造(罗庆坤等,1995;尹国胜等,1995)。
随着对庐山变质核杂岩研究的深入,已从原来对变质核形态、结构、构造特征的研
究,延伸至对整个变质核杂岩的变质变形特征、形成年代、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李武
et et
显,1996;Davis a1.,
201201044002)和合肥工业大学“庐山地理与地质创新实践基地”创新项目资助。
2013—11—18收稿,2014—0l一18改回。
530 地质科学
学刚等,2010),且成果显著。由于拆离带中岩石的变形方式、变形机制、韧性伸展动向、
and
Harms,
运动方式,更能揭示变质核杂岩从深部到浅部的连续变形和演化(Coney
et and
1984;Listera1.,1984;Davis,1988;Carmignani
et and
a1.,2001;Livaccari
长信等,1999;Darby
此,本文对庐山变质核杂岩的拆离变形作用及其引起的变形域、拆离带岩石变形特征等
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期对庐山变质核杂岩的成因及地质背景有较深入的认识。
1 区域背景
庐山变质核杂岩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南,星子县以西。著名的庐山风景区就是庐山
变质核杂岩的西北部分(图1)。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北缘,北侧为大别碰撞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