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工业微生物的菌种选育已.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工业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目的:改良菌株特性,使其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 内容:根据菌种自然变异而进行的自然选育,以及人工的方法引起菌株变异或形成新的杂种,再按照工业生产的要求进行筛选来获得新的变种或杂种。 菌种选育分类: 经典育种: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有一定盲目性 定向育种:杂交育种,分子育种(DNA重组技术) 第一节 自然选育 1. 自然选育的概念 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而进行的菌种筛选过程,又叫自然分离。 自然突变的原因: (1)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 由一些原因不详的低剂量诱变因素引起的长期综合效应,如充斥空间的各种短波辐射、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低浓度诱变物质、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的诱变物质如H2O2等的作用。 (2)互变异构效应 胸腺嘧啶(T)和鸟嘌呤(G)的第六位上可以酮式或烯醇式出现,胞嘧啶(C)和腺嘌呤(A)第六位可以氨基式或亚氨基式出现,平衡一般倾向于酮式和氨基式,但在偶然情况下,会出现稀有的烯醇式和亚氨基式,使DNA双链结构中常出现的AT和GC碱基对变成GT和AC,发生突变,几率约为10-8~10-9。 2. 自然选育的目的 发酵工业使用的生产菌株,几乎都是经过人工诱变处理后获得突变株,遗传特性往往不够稳定,容易继续发生变异,变异的方向一个是菌种衰退,造成发酵产量的降低,另一个是菌种变异获得优良性状,使发酵产量提高。经常进行自然选育工作,可以淘汰衰退的菌株,保存优良的菌株,稳定和提高发酵产量。 菌种衰退原因: 由于异核现象、自发突变和回复突变,以及菌种传代次数过多,菌种保藏条件不良造成菌种遗传性状改变。 培养条件不适当使菌种处于不利于发酵生产的生理状况 3. 自然选育的一般程序: 采用单菌落分离法 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浮液要求有良好的分散度: 细菌应转种到新鲜肉汤液体中培养,取得分散的菌体 放线菌或霉菌的孢子,采用玻璃珠或石英砂振荡打散孢子后在过滤, 对粘性大的孢子,可以加入0.05%的分散剂(如Tween 80, 一种非离子活性剂) 4. 自然选育的特点 简单易行; 效率低、进展慢、难以使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需要与诱变育种结合交替使用。 第二节 诱变育种 1. 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 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即DNA分子结构中某一部位发生变化。由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因素人工诱发基因突变,引起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可使菌种发生突变的频率和变异的幅度得到提高,从而使筛选获得优良特性的变异菌株的几率得到提高,因而具有速度快、收效大、方法简便的优点。但是诱发突变缺乏定向性,因此必须与大量的筛选工作结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代谢控制育种 代谢控制育种的活力在于以诱变育种为基础,获得各种解除或绕过了微生物正常代谢的突变株,从而人为的使有用产物选择性地大量产生,并且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大量地生产这种有用产物。其要害是打破了微生物调节机制这一天然屏障。(定向性) 诱变育种过程 1.1 突变诱发过程 从诱变剂进入细胞到突变型出现的整个过程都会有一些因素影响突变的诱发。 1.1.1 诱变剂接触DNA分子前 1.1.2 DNA损伤的修复 五种修复方式:光复活作用;切补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系统;DNA多聚酶的校正作用。 (D)SOS修复系统 这是一种能够造成误差修复的“呼救信号”修复系统。当DNA受到诱变剂损伤而阻断DNA复制过程时,DNA损伤相当于一个呼救信号,促使细胞中的有关酶系解除阻遏,而进行DNA的修复。在修复过程中,DNA多聚酶在无模板的情况下进行DNA的修复 (E)DNA多聚酶的校正作用 除了上述种种修复作用以外,细胞还具有对复制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加以校正的功能。大肠杆菌中的DNA复制依赖于三种DNA多聚酶的作用,这三种酶除了对于多核苷酸的多聚作用以外,还具有3′到5′核酸外切酶的作用。一般认为依靠DNA多聚酶的这一作用,能在复制过程中随时切除不正常的核苷酸。如果DNA多聚酶发生突变而使其核酸外切酶活性减弱,那么它切除不正常核苷酸的能力减弱,菌体的突变率相应地提高,成为增变突变型,DNA多聚酶为DNA修复作用所必需,所以增变突变型对于诱变剂的作用格外敏感。 1.1.3 从前突变到突变 诱变剂造成的DNA分子的某一位置的结构改变称为前突变。前突变可以通过影响DNA复制而成为真正的突变,也可以经过修复不发生突变。 一般认为光复活作用、切补修复和DNA多聚酶的校正作用具有校正功能而不利于突变的诱发,而重组修复和SOS修复系统具有引起差错的性质而有利于突变的发生。 一切影响DNA修复系统中酶活性以及与突变相关的酶活性的因素都能影响由前突变向突变的转变。 例如:咖啡碱能抑制切补修复系统,从而增强诱变作用;SOS修复系统和重组修复依赖于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