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校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亮点.ppt

走向校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亮点.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向校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亮点.ppt

走向校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亮点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李全昌 一、前面的话 ——不是题外话 1、课改一年多的三点体会 2、两次下校调研的两点感受 3、听取部分学校工作汇报后的十点思考 4、看了部分教师的课改体会后的一点想法 1、课改一年多的三点体会 心会跟爱一起走,说好不分手 问世间“课改”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课改就像爬大山,课改就像趟大河 新课程 新体验 让人无法理解的事件 审视教育 反思教育 2、两次下校调研的两点感受 在课改理念上校长明显滞后于教师 课程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 3、听取部分学校工作汇报后的十点思考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系问题 课程改革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问题 课程改革与“三名工程”的关系问题 校长的素质与学校发展的关系问题 教师的素养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问题 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 转变观念与确立理念的关系问题 教育科研与课题的关系问题 过程与目标的关系问题 开放与封闭的关系问题 4、看了教师写的课改体会后的一点想法 从教师的工作体会看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层次 二、刨根问底——话说校本 1、重新理解学校 2、什么是校本? 3、什么是校本研训(校本研修)? 1、重新理解学校 学校是一个什么地方? 学校成功的最终标志是什么? 怎样使学校长久保持生机与活力? 2、什么是校本? 以校为本的由来 以校为本的内涵 三大要素: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四大特征:组织再生;多元参与;自治精神;绩效责任。 诸多内容: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 3、什么是校本研训(校本研修)? (1)概念辨析 (2)校本研训的起点和重点 (3)校本研训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 (4)校本研训的基本内容 (5)校本研训的形式和方法 (6)校本研训的三个要素 (1)概念辨析 校本教研 校本培训 校本研训(研—训一体) 校本研修(研—训—修一体) 校本研训与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活动有什么区别? ( 2 )校本研训的起点和重点 A、理解校本研训制度建设的意义,找到认识的起点 B、反思现有的研训制度,找到制度上的缺陷和机制上的薄弱环节 C、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D、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 A、理解校本研训制度建设的意义,找到认识的起点 校本研训制度建设,是适应新的课程体系,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校本研训制度建设,是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 校本研训制度建设,是立足学校实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B、反思现有的研训制度,找到制度上的缺陷和机制上的薄弱环节 内容上、方法上、经费上等 理论学习制度、教师对话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 C、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 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自觉性不够; 教师的风格与形象——课堂教学之外的影响因素。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面面观 问题一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活动?   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忙于在各小组间转悠。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面面观 问题二 一切知识都需要学生探究得出吗?   我们在课堂中看到,探究活动遍及各个学科,从自然科学到语文、社会、英语、音乐课,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问教育对象、知识内容,盲目探究,过度探究,重探究的形式却无视探究的成效……课堂评价硬性规定讲解不得超过多少分钟,以至于教师不敢讲解。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面面观 问题三 一切教学必须始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吗?   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非常随意地处理教材。如有些内陆学校删去了教材中有关“大海”的课文;而南方学校则更换了教材中有关“沙漠”和“冬雪”的内容;在一些农村地区,有关都市题材的课文也被替换掉,反之,在城市,则取缔了反映农村生活的诸多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面面观 问题四 课堂中仅有学生的声音行吗?   ——如何处理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的价值引导关系?   在数学课上,有十几种解题方法;在人文课程里,对文本有十几种理解。有的方法巧妙,有的较为繁琐;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浅尝辄止。众说纷纭,而教师在此是“听其不语”,最终,学生或是各执一词,不及其余,或是不得要领,无所适从。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面面观 问题五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既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出现了很大差异,这些正是把握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的契机,然而,因为这些问题或“离题太远”,或“节外生枝”,不在教师的预设计划之列,教师要么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