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0年来黎汉交汇处
80年来黎汉交汇处
摘 要:黎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历代居住在海南岛上,是海南的原著居民。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海南黎族社会习俗的变迁。这种变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和宗教礼仪习俗的变迁。二者又有不同的种类。造成这种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海南黎族社会生活的改变。在新时代面前,应该要保护黎族优秀的文化习俗,传承优秀黎族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创造黎族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论文网 /4/view-7044192.htm
关键词:黎族;枫木镇;社会习俗变迁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047-02
黎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历代居住在海南岛上,是海南的原著居民。黎族人民能歌善舞,饮食、建筑、服饰、信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文化成果;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
枫木镇地处屯昌县西南部,距县城22千米。东与南吕镇、乌坡镇相连,西、北与南坤镇相望,南与琼中县交界。枫木镇处在屯昌县西南部的交通枢纽,交通便捷,扼琼北各市县通往海南中部腹地之要冲。枫木镇境内居住有汉族、苗族、黎族,三族人民在这里共同发展和生活,和谐相处。
习俗是指人们在日常的物质活动和精神生活中世代相沿、不轻易变更的惯性行为活动及行为代表的固定思维模式。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史的前行之中,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巨变也造成黎族一些社会习俗的剧烈变迁。1928年秋,时任广东南区善后公署参谋长的黄强等人,从府城出发,开启了穿越黎区的调研。黄强在《五指山问黎记》一书中较为详细记载了黎族的风俗风情、日常生活、信仰等内容,为我们勾画出八十七年前黎族社会的基本情景。八十多年后,我们重访黄强的足迹,将调研选取在屯昌市枫木镇,不仅是因为枫木镇处在黎汉结合带,社会的多元属性更加强烈,而且也是因为这里的民俗变迁显得更为典型。黎族的社会习俗的变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和宗教礼仪习俗的变迁。
一、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一)居住习俗的变迁
船形屋是黎族的传统住宅之一,是黎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建筑材料、气候因素以及地理状况等条件创造出来的具有黎族特色的一种茅草屋。传统船形屋外形像船篷,形状类似于拱斗,房屋的主要骨架采用竹木搭成,隶属于传统的竹木结构建筑。船形屋有高架(干栏式)船形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形屋之分。赵汝适在《诸蕃志》卷下《海南》中有这样的记载:“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这是对黎族干栏式住宅的一个描写。落地式船形屋,是将干栏式船形屋的栏脚去掉,直接在平地建造而成。无论是高脚还是低脚的船形屋,地板下面都是架空的,这对高温多湿的海南气候无疑是比较适合的。黎族人民为了环境卫生和节省材料,以及其此后受汉族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吸取了汉族置床而眠来避潮祛湿的办法,就将船形屋直接建在地势较高的地面上,这样也改变了过去住架空地板时席地而睡的习惯[1]。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随着海南在改革开放中的迅速发展,黎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相较以往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显著的提升,枫木镇大部分地区陆续兴建起现代住宅。较多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平板房和砖瓦房等现代住宅,不少人家还建立了别墅类的小洋房。但是仍有一些人住在传统的船型屋里,这一部分人中尤以老人为主。黎族住宅建筑的汉化和现代化,是枫木镇黎族居住习俗的一个较为典型的特色。
(二)饮食习俗的变迁
黎族的饮食相对汉族发展较为不足,但这并不妨碍黎族形成本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系统。正如徐万邦、祁庆富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中谈道:“各民族的饮食是由本民族所从事的主要生产部门决定的,同时也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由于生产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而吃什么不吃什么又受信仰习俗的影响,所以自然环境和传统观念也是影响饮食的重要因素”[2]黎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是地理、社会人文环境、外来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
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黎族习惯把肉菜混合煮食,或者几种菜混合。食盐是必不可少的,辣椒是大多数菜肴的佐料。黎族好清淡少油炸,菜肴加工方式并不复杂。黎族传统饮食中还有风味独特的糯米食品等,同时有许多稻米和其他果蔬制作而成的食物,例如红薯饭、南瓜饭、玉米饭等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枫木镇地区的黎族人民现在普遍采纳了汉族人民的饮食方式,煎炒油炸炖蒸煮,已经成了现今黎族人民饮食的主要加工方式。饮食方式的汉化,是枫木镇黎族饮食习俗的一个重要的变迁,这是民族融合的结果,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