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益民-铁血豪情 灵魂写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党益民-铁血豪情 灵魂写作

党益民:铁血豪情 灵魂写作   采访手记:走进党益民先生的办公室,三件物品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的目光:一件是一幅丝绸版的西藏公路地图,另外一件是西藏雪域高原风景画,还有一件是“众人乃圣人”的书法作品。三件物品直接把我寻访的探头引进了党益民的心灵深处。 中国论文网 /5/view-7137630.htm   盛夏八月,暑气蒸人,见面落座后,党益民先把手机放到茶几上,然后又从裤兜里掏出一个黑色的小布袋,轻轻地放到手机旁边。动作娴熟,习以为常。他的目光专注、凝重,这一掠而过的动作全部收入了我的视线。我顿生一种感觉,小黑布袋里的物品在他的心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神秘的物品究竟是什么,是眼镜?不像是;是钥匙链?也不像。我忍不住单刀直入:“党政委,您的小黑包里藏着什么宝贝?”他解开小黑袋的绳子,从布袋里取出一块柔软的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丝绸,豁然展现了一张地图,原来是一幅西藏公里交通图,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满了大大小小的地名,精细标明着一段段的公里数。展开地图后,他打开了话匣子:   “我从1982年当兵修建青藏公路,15年前,也就是2000年,西藏自治区交通厅老厅长把这副地图送给我。我离开西藏后,先到北京,后到新疆,如今又到了东北,一直带着这幅地图。这种绸缎地图,不怕折叠,不易破损,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一件不可或缺的物品。   “我19岁进藏,修建青藏公路,西藏有我难忘的青春岁月,也掩埋着我们许多战友。我深爱这片土地,深爱那里的自然风物和人文环境,怀念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先后进藏40余次,走遍了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那些公路像多情的臂膀,将西藏紧紧拥抱,又像一条条搏动的血脉,联结着内地与西藏。西藏是我生命中难以磨灭,不能忘却的记忆。每当我打开地图,查看那些熟悉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就激动不已,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仿佛就在眼前。这张地图承载着我心中化不开的西藏情节,寄托着我对西藏的深深的眷恋怀想。我到东北后,在零海拔的地方,时常回想那些高海拔的往事。对我来,西藏是永远也走不完的。我觉得,西藏,就是我灵魂的栖息地。在西藏,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在西藏,我真正体验到了活着的艰难和死去的容易。在那里,我经历了许多次生死劫难,好几次目睹战友牺牲,但我却无能为力。尽管我荣立过两次二等功,11次三等功,但是我从来不敢以功臣自居,因为在我心里,那些战友才是真正的功臣!”   好男儿侠骨柔情,一张地图足见党益民朴素的家国情怀,一片赤诚。一位央视资深记者想把这张不寻常的地图带回北京,送进博物馆。党益民说,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离不开它。   强烈吸引我眼球的一副美术作品,挂在党益民书柜左侧,是他自己画的雪域风情图。画面空灵,大气,悠远,意味深长,美轮美奂,背景是血色霞光,落日如辉,远山圣洁,高耸刺天,圣湖清澈,湛蓝如镜,近前是藏家牧羊女,婀娜欲仙。没有博大胸襟、宽广视野,是画不出这种画来的。情不到深处,不会有如此的冲击力,震撼力,大气象,大境界。党益民有绘画的艺术天赋,笔下传神,浓烈高远,他的几百幅作品都是雪域高原题材。西藏自然大美风光,淳朴的藏族同胞,虔诚的僧侣,蓝天,白云,雪山湖泊,草原水泽,喇嘛庙,朝圣的老人和姑娘,画的最多的是高原之舟牦牛。他说,解放军开辟西藏公路时,牦牛和骆驼曾经立过大功。西藏没有公路之前,运输主要靠牛羊驼队。一只黄羊驼十公斤,一只牦牛驼五六十公斤。它们的坚韧、吃苦、耐劳,是藏族同胞优秀品质的象征。所以喜欢画它们。   党益民的几百幅美术作品各具特色,没有相同的一幅,他创作的西藏老阿妈、转经桶的老人、无人区牧羊女、打酥油茶的小姑娘都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那份淳朴、沧桑、自然、慈悲,那份美艳、逼真、造化,只有从心底迸发出大爱真爱的质感凝化,才会油然而生。中国美术界一位权威人士看了党益民的画作后说,难得雄奇,寸尺寸金。但是,党益民头脑十分清醒,他说我行文作画,只为陶冶情操,抒发情感,我退休前坚守“三不”:不出画册,不搞个人画展,不卖画作。   党益民多才多艺,上个世纪90年代,他写过一篇散文《西藏,灵魂的栖息地》在散文杂志头题发表,还写过《仰望高原》等许多有关西藏的散文,陆续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他说,在西藏看到高耸的雪山,广袤的草原,看到坚韧、默默劳作的牦牛,我一切都想通了,灵魂得到了净化和洗涤。仰望那神奇的雪域高原,顿生敬畏敬仰之感。英雄岂止在战场,忠诚随时皆可见。军人的血性,不光在战场上拼杀,更多时候体现在和平年代、建设时期,在高原、荒漠、海岛的默默坚守、奉献和牺牲。而这种坚守的时间更长,困苦更多,更需要精神力量、坚韧毅力和牺牲奉献。看着这幅画,想到党益民的《一路格桑花》、《用胸膛行走西藏》、《守望天山》、《父亲的雪山,母亲的河》,我找到了党益民的创作动力和激情源泉。   吸引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