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思想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思想初探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思想初探   [摘 要]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的画家,对后世的影响至深巨大,有划时代的创造,他的花鸟、山水画,构画奇特、空旷、幽深、冷逸、孤寂而雄浑。深刻地反映了八大山人的思想。使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思想――墨点(象)与泪点(意)有机的统一。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3772.htm   [关键词]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思想;墨点   本文从八大山人的平生,时代的遭遇,给八大山人带来的国破家亡之痛。造成了他的艺术的情调“墨点无多泪点多”。在时代压力下不肯妥协,而奋起反抗,在艺术创造上,构成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思想的整体。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泪点”牵动着整个绘画艺术的“墨点”,而墨点却包容和渲泄他极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贯穿他的作品全局的引线和灵魂,同时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是不断探索,吸收历代众多著名绘画家的艺术。使泪点溶入于墨点,将自然的美凝炼情感,将情感抒发解放最自由绘画书写,这就是八大山人艺术的魅力所在。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的画家,他于诗、书法、绘画、治印乃至古文字学均有精深的研究。尤其是绘画对后世的影响至深且巨。他的山水画风格独特,造诣甚高。他的书画艺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集各家之长熔于一炉,形成自己艺术,有划时代的创造,三百多年来独步画坛,具有崇高的声望。他的花鸟画、构画奇特、空旷、幽深、冷逸、孤寂而雄浑。他精于空阔取园的布局,所绘花草、鸟虫、鱼禽等物象,无不表现出凝重、园润、静穆的含蓄美,深刻地反映了八大山人的思想、秉赋、学养和情操,表现了他高超的艺术修养。对八大山人花鸟画的深入地进行探讨,研究它的绘画艺术思想规律,学习他的独创精神,作者在本文试从八大山人绘画亦作一些肤浅的探索。   (一)   八大山人姓名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1626年生于南昌。他居住王府,过王孙生活,读书不少。八岁能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十六岁为诸生。1644年清兵入关,明朝覆灭,从此,年十九岁的朱耷结束了他的贵族生活,成为辞根飘蓬、躲避灾祸、隐姓埋名,称朱耷、朱道明、良月、个山、人屋和我们熟知的八大山人。在这期间,八大山人一家退避到邻县的新建,奉新等地山中。他在无法以武力反抗下,从此便拿着笔杆子来表示决不屈于清王朝的态度。在此后一生中充分表现了他这种思想,明朝覆灭给八大山人带来了国破家亡之痛。他的艺术内向探索的结果,使他悲愤凄凉的心灵象一面寒光正人的镜子,在极凝练的形象,极菁萃的笔墨之中,得于深刻的体现。他的画之所于感人,就是由于他的笔墨真正能形其哀乐,非为画而作。八大山人的时代和他的遭遇,造成了他的艺术的情调“墨点无多泪点多”。重要的是八大山人是有强烈的民族仇恨,不愿意投降满清朝廷,为了保全性命,只有遁入空门,隐居山林,为僧为道。在宗教的外壳里,寄情书画,发泄情感,寄托哀思。实质上,体现了八大山人提倡表现个性,表现思想的写意画的艺术思想。   艺术上的“创造力”,常常是在时代压力下不肯妥协或奋起反抗而迸发出来的生命之光。八大山人在艺术创造上,诗、书、画俱佳,并构成了他艺术的整体。他的书法不断吸取前辈大家的精华,形成自己浑朴而园润、刚劲而奔放的风格。初看结构诡怪,细看却十分妍媚。他的诗虽有些晦涩、玄怪,但很少颓废悲观的叹词。他的画,勾线如“折股”,泼墨似乌云,傲岸之气跃然纸上。那瞪眼的翠鸟,丑陋的孔雀,那奇特的芭蕉、怪石,孤傲的芦雁、汀凫尽管展现的是狂放怪诞的外在形象,尽管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内在激情,但是仍然掩盖不住其中所深藏着的孤独、寂寞、伤感与悲哀。可以说他笔下的花木鸟兽几乎统统是艺术家自己主观情感的幻化或象征,在总体上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而深深感伤的人格价值。这“幻化、象征”和“人格价值”,他的题画诗“墨点无多泪点多”作了最精辟的注释。这短短的七个字可以说正好道出了八大山人自己绘画艺术思想的内容核心。   (二)   “墨点”和“泪点”(象与意),在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中是同一体的内蕴与外化的有机统一,它既是造型因素又是表现因素。他的一点一划既凝聚了客观的“象”,又凝聚了主观的“意”,成为唤起人们审美情感的“有意味的形式”。人们常常透过这“有意味的形式”去玩味画家的内在情感和特定意蕴。不是早就有许多评论家指出过,八大山人画鱼画鸟,总爱用淡墨绘出形体,却用焦墨在眼的四周作一圆圈(或呈方形)然后狠狠地点上一圆点在眼的上部,把鱼鸟都画成用眼睛瞪人的样子,这一点正是八大山人那愤世嫉俗的白眼的写照。八大山人如此独特的墨意,确乎是画家自己的心灵与外界客观生机交融幻化的统一,它不仅表现出审美客体的形态与神韵意趣,同时也渲泄出画家主观的人品、气质、性格、好恶和情思。所谓“笔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清刘熙载语)山人笔下的“墨点”即已完全升华为“泪点”了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