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nbsp; nbsp;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和多媒体的运用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正根植于日常的初中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浓厚,但也显现出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中国论文网 /7/view-7209644.htm
关键词: 初中语文 nbsp; nbsp;课堂教学 nbsp; nbsp;细节性问题 nbsp; nbsp;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和多媒体的运用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正根植于日常的初中语文课堂。在赞许新课改带来的教学新气象时,透过看似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浓厚的表面,越来越多的细节性问题凸显出来,对此笔者进行了思考。
一、教案的“预设”与课程的“生成”问题
现象:笔者参加一次规模较大的初中语文教学新秀的汇报课,有一节是讲授《记承天寺夜游》。授课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了作者苏轼及“乌台诗案”背景、朗读课文、学生范读、简单地疏通文义后转入课文的分析上。此时,教师提出“文章第一段写了什么事”这一问题。当教师按自定的“预设”教案写出“寻游赏月”时,学生们产生了质疑,有的学生提出应是“寻游赏夜”,随后学生间辩论声四起。起初,教师还作为一个参与者耐心在听,不时叫学生回答,可是观点有分歧的学生力求阐述观点,纷纷举手。老师眼看时间不够,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就武断地下出结论,结束争议。然后又继续提出“文章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月景的”,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针对“积水空明”是否是月景展开争论,课堂气氛再次高涨。面对此情此景教师不是因势利导促成“生成点”,而是又一次以权威给出答案,熄灭了一个个迸发出的学习火花。教师在学生频频举手却视而不见的状态下,完成了“预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则在压抑、困惑中走出课堂。
反思:什么是“预设”?说得简单点就是课前教师所备的教案。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案”为本位,每节课的内容和进程都具体地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教师在授课时关注的是“这节课”包含什么问题――正确的答案――说出答案的手段,这些任务完成了,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随机出现的“情境”则采取压制回避的态度,因为它不在自己预设的范围内。
“死”的教案不仅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而且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跟随着教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教就不学”[1]。最后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完成知识的填充。这样以教案为本位的封闭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动力。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性的开放式过程,是学生多元思考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当固守预先设置的固定程式。“时变法亦变”,预设的教案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打破预定。教师不必担心一节课预设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因为这样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反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我们不妨假设,如果教师能抛开预设教案,抓住“生成点”就学生关注的一个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展开激烈的有效讨论,把“质疑”、“误解”转化为生成资源,那么就是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阅读语言文字与探讨主题延伸问题
现象一:一位教学新秀在讲授《水调歌头“作者写此篇的缘由”,待学生答出“兼怀子由”及作者仕途的遭遇后,教师完全抛开文本向学生发难:“苏轼的人生是完美的吗?”“你有没有不完美的人生?”当被提问的学生说出“我还是学生,谈不上什么人生的完美不完美”时,老师马上就说:“你难道考试上就没有失败?就没有挫折?”学生回答:“有。”教师接着说:“有挫折能算完美吗!你谈谈你的不完美!”一节课在学生的无病呻吟中结束,至于该词美在何处?“婵娟”为何物无从知晓,更不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艺术内涵了。
现象二:一名教师在讲授《陋室铭》时,在介绍作者刘禹锡、提出文章的三个问题后,将重点放在了陋室的主人为什么要写这篇“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主人具有一种什么品质?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对文章工整的对仗、贴切的比喻、精妙的引典、生动的遣词却置之不理,使该词的“词味、词趣”荡然无存。
反思: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了体现“人文性”,为了充分表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一些教师将授课的关注点放在了“整体感知”上,经过肤浅的分析后就抛开文本语言品味而大谈所谓的“情感”,甚至不惜生拉硬拽让学生谈并不存在的“亲情”,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历史课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传承已久的文学常识、修辞方法、语法知识、语言文字积累等被淡化、被遗弃。更可悲的是,有些汉语语法知识还要靠英语教师在英语课上补习。
语文课堂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或者引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 55031-2022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docx VIP
-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课件.pptx VIP
-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评估测试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df VIP
-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联络员培训材料.pptx VIP
- 苏G62-2021 成品住房装配化装修构造.docx VIP
- 202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直线与圆及圆锥曲线(全国通用)(试卷+解析).docx VIP
-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联络员培训材料.pptx VIP
- 物演通论(曾蓉注释第二版)第一卷60.docx VIP
- 傻瓜式era汉化教学bymkatze葱神.pdf VIP
- 门静脉高压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