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故事的诗意叙述
地方故事的诗意叙述
读完孙且的中篇小说《安德烈兄弟的家在小西木桥》,笔者感觉就像喝完一杯俄罗斯饮料格瓦斯,绵软柔顺的口感中深藏着一缕淡淡的面包香味,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烈酒味道;也像在秋天的旷野上,仰看蔚蓝的天空,听闻阵阵鹤唳,从心底里感到放松、旷达、闲远,但又隐隐地浮现一丝潜滋暗长的怅惘,乃至即将面临冬天与死亡的些许心惊。这是一部颇有艺术魅力的中篇小说,语言质朴、准确,具有野草般的饱满生命力;叙事节奏从容舒缓,就像荒野上的小径一样随意蔓延;人物塑造简略传神,言行均带有神韵,在叙事的枝叶掩映中,时隐时现,翩若惊鸿。
中国论文网 /5/view-7130192.htm
要简要地评价该小说,笔者认为特别需要关注如下三点:1.这是一部关于哈尔滨俄俄罗斯侨民的小说;2.这是一个地方故事的诗意叙述;3.这是一部散文化的小说。
先看看该小说关于哈尔滨俄罗斯侨民的题材选择。
众所周知,哈尔滨作为现代都市的崛起,和俄罗斯人修建的中东铁路息息相关。大量的俄罗斯人曾经在此生活、工作、冒险,也把俄罗斯文化输入了这座混血都市。在苏维埃革命之后,更有许多俄罗斯贵族和平民流亡到哈尔滨,哈尔滨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成为闻名远东的巴黎式的现代都市。作为其文化象征的索菲亚教堂,至今屹立在哈尔滨,成为当地文化地标之一;更有哈尔滨啤酒、红肠、大列巴、格瓦斯等俄罗斯饮食文化传承至今;当然,还有哈尔滨人喜欢郊游,无疑也和俄罗斯人的热爱自然、散漫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关。因此俄罗斯侨民在哈尔滨的生活和命运,是哈尔滨作家的一个富矿。阿成的《白俄裁缝》《俄罗斯女人》《流亡者社区的雨夜》等短篇小说,迟子建的《白雪乌鸦》,张雅文的《活着――为了天堂的钟声》等长篇小说,就曾对哈尔滨俄罗斯侨民的生活做过较为生动的叙述和想象。
如今,当孙且再次要记述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隐秘心魂时,他也涉笔俄罗斯侨民的生活。他笔下的小说主人公安德烈兄弟,就是曾经在哈尔滨生活过的俄罗斯侨民。小说没有明确交代安德烈兄弟的父母为何来到哈尔滨,只说他们是双胞胎兄弟,从父亲手中继承下来位于中央大街西十三道街的钟表店,专门维修高档的世界名表为生,两个人却住在松花江北岸的小西木桥旁。最后,在文革期间,他们离开了哈尔滨到波兰的姑姑那里去继承遗产了,安德烈兄弟钟表店被收归国有,更名为“国营工农兵钟表店”。
孙且笔下的俄罗斯侨民安德烈兄弟性格独异,令人过目难忘。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他们修表手艺的专业精神和职业品格。他们只修理瑞士产的高档手表,对中国产的手表不闻不问,即使有生意送上门来,他们也彬彬有礼地送出门外。能够修理高档的瑞士手表,要去修理中国产的普通手表,从技术上无疑手到擒来的轻而易举之事,从经济上对修理店而言也是一种补益,但是安德烈兄弟却拒绝修理低档的中国产手表。这无疑写出了安德烈兄弟并不是那种唯利是图的商人,而是对自己的手艺有着高洁追求的、富有人文情怀的卓异之人。仅这一点,就让安德烈兄弟在功利主义、唯利是图的中国文化氛围中显得卓然不群。就像小说中老胡头所说的,国营钟表店修理国产手表,只是为了钟表能够“将就”着走。一个“将就”,就把中国人的文化品性和安德烈兄弟所体现的那种严谨卓异的专业精神,划分出了泾渭界线,令人唏嘘不已。
当安德烈兄弟修理哈尔滨知青大笨狗的女朋友大上海家中祖传的宝珀手表时,他们对修表手艺的痴迷和对高端钟表技艺的尊敬,更是体现了他们卓然不凡的精神境界。他们称那块诞生于1815年的手表为“伟大的手表”,把制造手表的人称为钟表大师,说他不是工匠,而是无法超越的艺术家,最终尽力而为,却无法修理时,他们无限怅惘地说:“它早已经超过了作为一块手表的正常寿命,自然的法则,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能够以这种方式对待手艺,能够说出此等话语的人,无疑已经不是简单的钟表修理工匠了,更是一个沉潜于钟表修理的艺术家,对人生颇有感悟力的艺术家。可以说,正是有了安德烈兄弟的这种精神,才会有那么华丽的哈尔滨中央大街,才会有崛然挺立、傲世耸峙的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如果只有只知道”将就”的中国人,这就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安德列兄弟修理手表的专业精神还不仅表现于修理手表上,他们还具有相当超卓的职业品德。他们为了归还瓦莉娅的浪琴表,曾几次三番地四处奔走;他们为了保存好有好事儿的英格表,不惜与他的刁悍老婆对簿公堂。最后要离开哈尔滨前,他们又把店里客人的手表交给徒弟小鹤,反复交代她要保存这些表,各归其主。这种职业伦理,在当今中国人看来,无疑是不合常情的迂执,但是在安德烈兄弟身上却表现得这样自然,近于神圣,就像他们始终随身携带的那本黑纸壳皮的书。作者虽未明言,读者则可以猜到那应该是《圣经》,是像安德烈兄弟这样的信徒的精神家园所系。民族信仰和个人的职业伦理就是如此丝丝入扣地耦合在一起。
孙且笔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