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年石林寺 从鬼门而入的三教神殿
百年石林寺 从鬼门而入的三教神殿
大石箐的千年小柏树
中国论文网 /7/view-7175930.htm
到大石箐之前,笔者一直在想,为什么叫大石箐?“箐”者,竹也;“大石箐”,山间的大竹林。“大石箐”的特色是“石”,而不是“箐”,如果大石箐只是一座普通的山谷,估计也不会蜚声消内外。有人告诉笔者,大石箐里有一座古老而历经沧桑的寺庙――石林寺,因此得名。看来,是石林寺赋予了大石箐灵魂。那么,石林寺又是一个什么地方呢?它与普通的寺庙有什么不同?
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从重庆出发,两个小时后便到达了大石箐。大石箐的入口隐蔽在山路一侧,稍不注意就会忽略。翠绿的竹林间有一巨石赫然在目,巨石表面斑驳不堪,墨绿的小生命不断在它身体上繁衍生息,石上的“大石箐石林寺”六个字也在岁月的侵蚀下模糊不清。在这字迹之上生长着一颗千年柏树,干粗寸许,冠高30厘米,叶绿不枯。要不是负责看守寺庙的刘明忠老人指点,笔者还真没发现如此神奇之树。刘老介绍说,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看到这棵柏树时,便是这般大小,从未长大过,也从未枯萎过,一直保持这样的姿态在无土无水的光石板上过了上千年。供给柏树生长的土壤、营养、水分在哪里,笔者不得而知,但最神奇的是这棵柏树这么多年来从不变粗长大。
一行人在啧啧声中向大石箐最出名的石林寺走去。这座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古寺,已300岁有余,占地50亩,寺由12个殿堂组成,分别为无常殿、夫子殿、黑神殿、老君殿、太阳殿、正殿、人王殿、观音堂、祖师殿、子午宫、鲁班殿和玉皇殿。过去香火兴盛,暮鼓晨钟,素有“小丰都”之称。每年的农历 6 月 19 日(传说观音菩萨2月19日生,6月19日得道成仙,9月19日坐莲台)前后几天更是游人如织,附近及各区县的善男信女、游客商贾均来这里烧香礼佛,求子求财者络绎不绝。
笔者来的时候错过了这一热闹的祭祀活动,整个石林寺静得出奇,一门之隔,就将外面嘈杂的人声与喧嚣的车马声全部绝缘。四周浓荫蔽日,万籁俱寂,仅偶闻树叶沙沙的摩擦声和间或的虫飞鸟鸣。
要想拜神灵,先得“下地狱”
要进石林寺,先要过鬼门关。石林寺的鬼门关是一道石门,石门的两边题字:“幽冥生死路,赏罚落魂台”,进门又题:“请看冥司注禄,善恶两等各分”。过了鬼门关,便来到第一殿――无常殿。只见两座巨石之间,形成了宽阔的夹缝,如天然的殿堂。善恶与否,就在这石缝间见分晓。木莲地藏王菩萨、阎罗大王、十殿转轮大王等十四名审判者,正襟危坐于殿堂,等待到来的受审灵魂。无论生前是谁,死后的灵魂都必须背着今生的一切功过去接受冥府的审判,或超生天界,或堕入地狱。无常、判官、小鬼、牛头马面和鸡脚神等一干阴司执事人员包围在笔者身边,无不青面獠牙,面目可憎可怖。他们中有的报生死簿,有的提笔作勾写状,有的手提铁链跃跃欲试,大有随时可以捉人归案之势。而这些破碎的无头塑像,更增加了地狱与死亡的气氛,叫人毛骨悚然。
走出无常殿,便是黄泉路,黄泉路的尽头是奈何桥。说是奈何桥,其实是在岩壁上凿出来的仅能容一只脚的凹陷地,陡峭得让人望而生畏,不敢上“桥”。幸得有84岁的刘老身先士卒,如猿猴一般轻松爬了上去,余下一行人也只有硬着头皮往上爬。
战战兢兢地走过奈何桥,登上望乡台。这里是鬼魂遥望阳间的唯一窗口,也是亡魂最后一次向阳世亲人告别的地方。站在望乡台上,石林寺周围的风景一览无遗。或许是刚经历了一场“死亡”考验,所以这草绿树苍山黛的美景来得格外珍贵。
寺周的美景让人沉醉,而这石上的世界,也别是一番风景。望乡台旁是仙人石,石高28米,周长160米,极像一个大石鼓。脚踏此石,便会发出“咚咚”的响声,清脆悦耳。仙人石的半腰有个碗口大小、深数米的洞,据说如果谁能把第一颗石子扔进洞里,他们第一胎准会生个胖男孩。因此这个小小的石洞便被人们叫作“打儿洞”。在一块巨大的石头顶上有一个水坑,无论赤日炎炎还是大雨滂沱,那坑里的水始终不溢不干。每年都会从水坑里长出一株稻秧来,秋来也抽穗结籽,甚是奇妙,故称其为仙人田。
上“桥”不易,下“桥”更难。但心里却少了忐忑和畏惧。或许这就是进寺先体验死亡的真正主旨所在。将死亡的过程具化,让人才能更有勇气去坦然面对死亡,而对于活着的人,则更多了一些珍惜和期许。
三教合一的龙王殿
走下奈何桥后,便可拜见各殿神灵。在这些殿中,东狱殿、南狱殿、城隍殿齐聚一殿,七朝八代的十位神王汇集一台,石林寺的历史起点是第六殿正殿――亦叫龙王殿。
说是正殿,其实已不见当年的朱楼玉宇,也不见雕梁画栋,唯能一睹的是正中的龙王菩萨,右边的山王河彪、土主菩萨和左边的药王、川主、镇江王爷。正殿的墙上有四句偈语:“酒气财色是堵墙,多少迷人在中央,有人跳出红尘外,便是生死不老方”。关于正殿的修建,凤来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清朝顺治初年六月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