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袋料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袋料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从黑木耳最佳生长环境、培养基的配制及装袋、接种与发菌管理以及出耳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袋料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8/view-7175396.htm
关键词 袋料黑木耳;生长环境;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6.6.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121-01
野生黑木耳在我国河南、安徽、陕西、福建等20多个省均可见,其中安徽、河南等地较多。黑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研究显示每100 g的黑木耳中含有10.6 g的蛋白质、1.2 g的脂肪、65.5 g的碳水化合物、7 g的粗纤维以及大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而且黑木耳还具有益智健脑、滋阴润燥、养胃通便以及镇静止痛等作用,素有“素中之荤”的美誉。正是因为黑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所以我国黑木耳种植业规模较大,但是其种植方式主要以段木栽培为主,这种栽培方式是以毁坏树木为代价的,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主要利用木屑、林副产品以及下脚料等为原料进行黑木耳栽培,可以降低成本,实现黑木耳可持续种植。现将其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帮助。
1 黑木耳最佳生长环境
黑木耳对温度适应性较强,在6~32 ℃均可生长,如果温度低于15 ℃其生长较为缓慢,高于30 ℃黑木耳的菌丝易发生老化,在15~30 ℃时可以分化为子实体,其中有以20~28 ℃生长最快最好,但是不同的菌株对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种植者应该充分了解其所种植黑木耳的最佳生长温度,保证其在最佳温度下生长。黑木耳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一般要求菌袋内水分的含量在600~650 g/kg,空气湿度控制在65%~70%即可,但是子实体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在黑木耳进入子实体生长时期,应该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在无光照情况下黑木耳的菌丝依然可以生长,但是不能形成子实体,因此在黑木耳子实体生长时期,应该适当地增加光照,促进子实体生长,其他时间可以不用光照。
2 栽培技术
2.1 培养基的配制及装袋
黑木耳培养基主要有:①78%的木屑、20%的麸皮、1%的白糖、1%的石膏、0.2%的磷酸二氢钾以及0.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1%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②70%的木屑、10%的玉米芯、18%的麸皮、1%的白糖、1%的石膏、0.2%的磷酸二氢钾以及0.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1%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③55%的细木屑、30%的玉米芯、13%的麸皮、1%的白糖、1%的石膏、0.2%的磷酸二氢钾以及0.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1%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④60%的木屑、38%的棉籽壳、1%的白糖、1%的过磷酸钙以及0.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1%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这4种培养基是目前黑木耳种植常用的培养基,种植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在拌料前1.5~2.0 h应该先将木屑等原料进行粉碎并软化,然后按照1.0∶1.4的料水比进行混合均匀,然后用17 cm×55 cm的聚乙烯培养袋装料,拌料与装袋之间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 h[1-2]。
2.2 接种与发菌管理
在接种前对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100 ℃以上8 h)。将灭菌后的料袋趁热搬入已经消毒的预冷室进行降温,并在料袋温度降至30 ℃以下时将其搬入接种室进行接种。黑木耳接种可以采用双面打孔接种法,即在每个料袋的正面打3个接种孔,背面打4个接种孔,在每个接种孔内接入黑木耳菌种,并按实,保证培养料与菌种充分接触。将接种好的培养袋搬入黑暗的培养室内,并将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2~28 ℃,湿度控制在65%~70%,并在每天的早晚各进行1次进行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至少20 min。以后每隔7 d对料袋进行翻袋检查,并将料袋的内外和上下进行对调,以保证发菌得到一致。一般在35~40 d菌丝即长满整个培养袋[3]。
2.3 出耳期管理
应该在培养袋进入耳棚前的3~4 d对耳棚进行清扫、杀虫和灭菌,具体方法为使用50%的敌敌畏乳油800~1 500倍液或者90%的敌百虫晶体对耳棚的墙壁、棚架以及耳棚的地面进行消毒,然后按照每1 m3使用高锰酸钾5 g和甲醛10 mL或者硫磺15 g进行密闭熏蒸3~4 d。为了充分利用耳棚的空间,可采用层架式出耳方法,即使用2.5 g/kg新洁尔灭溶液或1 g/kg高锰酸钾溶液对菌袋的表面进行消毒,并使用刀片在袋壁两侧划开8个“V”字形的出耳口,其中“V”字形边长应该控制在3 cm左右,然后再去除接种孔上老菌种并作为出耳孔,保证袋与袋之间距离在10~15 cm[4]。划口定位后需要菌袋在出耳棚内愈合3~5 d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