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近现代史(A卷)教程分析.docx

2015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试题中国近现代史(A卷)教程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A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题号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2、3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4、5、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7、8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9、10改革开放新时期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福州模拟)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 解析:A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材料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现象,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就是由于广州对外通商衰落造成,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兴起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林则徐等人新思想的萌发是受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刺激,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兴起的,故D项错误。 2.(2014年海南历史,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解析:B 依据所学清政府当时财政主要来源于税收,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862年以及“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说明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办理的洋务,不可能控制国家金融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不出“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的信息,故D项错误。 3.(2014乐山二调)下面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解析:A 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田赋”呈下降趋势,“关税”有所增长,体现了自然经济逐渐瓦解,通商口岸不断增多,列强商品、资本呈不断扩大趋势、商品经济逐步发展。A项体现了上述变化,B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4.(2014四川联考)如图是19世纪末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去北京》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日本武士对后面的一群西方骑士说“去北京”。下列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日本急于发动鸦片战争 B.日本率先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日本与西方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D.日本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急先锋 解析:D 抓住题干时间信息:A项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但没有攻进北京城,故B项错误;日本与西方国家有着各自的殖民利益,既有勾结又有矛盾,故C项错误;日本参与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漫画反映出它急先锋的角色,故D项正确。 5.(2014珠海二模)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认可了。”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  ) A.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 B.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 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 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解析:B 戊戌政变后的中国并未走向崩溃,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之后的中国事实上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政治生活,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是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与资产阶级力量的大小,并不是由历史传统决定,故D项表述错误。 6.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解析:B 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胡适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C、

文档评论(0)

创业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