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还盘王愿”仪式中的“诵”“乐”“舞”文化.docVIP

恭城“还盘王愿”仪式中的“诵”“乐”“舞”文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恭城“还盘王愿”仪式中的“诵”“乐”“舞”文化

恭城“还盘王愿”仪式中的“诵”“乐”“舞”文化   摘要: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王(盘瓠)的重大节日,而节日期间举办的“还盘王愿”仪式则是恭城瑶人最重视的一个传统的宗教祭典。瑶人分别用“诵、乐、舞”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盘王的崇敬及自己对祖先的护佑下富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瑶族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 中国论文网 /7/view-7251561.htm   关键词:恭城 还盘王愿 诵乐舞 文化   在中国民间的大多宗教仪式活动中,“诵、乐、舞”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神交流的诵词不仅伴以舞蹈平调念诵还常有特定高低音调演唱;音乐也呈现和声多层次化趋势,人声哼唱编排更加妥当;舞蹈除常规的祭祀鼓舞还新加入了喜乐的新鼓舞。因此,笔者于2015年11月23日(农历十月十二)进入恭城,对当地平地瑶“还盘王愿”仪式中的乐舞文化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诵”   “还盘王愿”仪式开始时,主坛师周明统便开始统念投词:“伏以神通浩浩,圣驾巍巍,瑶人始祖盘护,出自春秋时值动荡……”投词主要是向神汇报了这次活动的准备情况以及活动的原因目的,用词结构可看出多为四、六、八言句,节奏顿挫感较强,在念诵时语音语调较为平缓,偶尔长句会拉长音调向上扬,余音调值以及词中所反映的宗教内容都包含了厚重的瑶文化,大多宗教仪式中都存在着同调不同词的现象,这也是早期人们在雕琢诵词时因思想闭塞所不可避免的。在念诵时每一节毕会鞠躬一拜,部分内容会有特殊手势配合表达,例如说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时,会用法器在东南西北各点三个点意为洗礼四方以敬众神保佑,因此,在“还盘王愿”宗仪中诵词包含的礼仪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诵词中所包含的礼仪文化内容不仅显示出了瑶族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显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在我们中国礼仪文学语音调值的研究上也凸显出了它的价值。   二、“乐”   以芦笙为主体,伴以大小长鼓、小木板打击节奏的音乐贯穿了整个“还盘王愿”仪式。芦笙伴奏的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基础的和声,鼓点丰富的感情节奏是对和声发展的促进。强弱分明的节奏烘托出钢劲有力的气氛效果,构成了浓郁瑶族族色彩的多声部和声音乐,手执长鼓和木板的舞者嘴中会根据节奏在严格固定的时空位置上随着乐音的情绪变化而变换有规律地喊唱号子,时而温柔舒缓、时高亢有力,唱词号子多为七言四句,衬词以其独特的身份参与了音乐形象的体现和传递,不受歌词字数及韵律限制的随感而发。如穿插于乐音之中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嘿呦嘿”“哎咿呀”“呕吼哎非也”“挠内呀”等,不仅有着结构上的组织作用,还更好地诠释了音乐的核心主题发展及情感表达,形成一种有着浓郁民族风味的清乐伴人声的和声音乐,这种无实词意义的音乐可归结为一种类似劳动号子的生活音乐,独立性较强的号子旋律与芦笙长鼓的和声音乐构成复调对位,演绎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场面,烘托了仪式情感及思想内涵的表达,不得不说,这种趋于自然生活的和声音乐是瑶族人民以多层次艺术手段再现生产的结晶。   三、“舞”   仪式中的瑶舞将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妙音舞美集于一身,在娱神的同时表达了瑶民的心理诉求,暗藏着深厚的历史人文精神及文化内涵。   (一)师公舞   瑶族信奉祖先神和自然神,在原始宗教观念浓厚的同时又盛行道教,它和族内原生信仰揉融为一,形成独特的民间宗教体系和风俗传统。在祭盘瓠或平日为村人驱邪涤秽做法事时,师公都会以诵文和歌舞祭神,虽就演奏乐器和跳舞而言,以其造诣和技能不算最优,但也堪称乐舞兼长的民间艺术家。现今“还盘王愿”仪式中的师公舞蹈,大多都是从摩公舞和傩戏舞直接习仿或间接发展而来。   1.上香舞步:一般用于上香或烧纸之前,总体以三个动作组合而成,基本都在抱拳作揖的基础上来发展,在规定的鼓点节拍中,姿势呈半蹲状,右脚先做左点地,左脚再做右点地,做三次以后,双手抖袖将一手臂举于头旁,另一手臂按于胯旁呈现凤凰舞姿。   2.摇铃舞步:用在每一个祭祀步骤结束之后,主坛师单手或双手执法铃,伴随舞姿变化抖动,打出与动作合拍的节奏。执铃的手常抬起,肘部贴腰,呈曲肘端掌之状,抖铃时摆动幅度较小。动作多单腿跳步、转身交叉、蹲跳步,舞态轻松。跑跳和转身时有意将垂于脑后的穗带甩起,或使头上的羽毛、缨球摇晃不停,给舞蹈频添意趣。   3.菱形手势舞步:在起水架桥和保土安龙环节都会跳此舞步,主坛师单手或双手执师公杖,顿地而歌梅山歌章并打出与动作合拍的节奏。持棍手抬起冲盘王殿外点四方并伴随两腿轮流的单腿跳步、转身蹲跳步,将师公杖插于木桩后,双手抖袖将两只手半握交叉留的食指和大拇指指尖对齐呈三角型,同时右脚伸出弯作揖,再换左腿一次,接着两手的大拇指平行交叉转动顺时针绕三圈再逆时针绕三圈,接着跑跳和转身将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