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水河流域多元文化的共生与文化旅游探微
红水河流域多元文化的共生与文化旅游探微
广西红水河流域聚居12个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一起创造了红水河光辉灿烂的多元民族文化,在人类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保持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使之长期和谐共存共生,形成多元文化的文化状态。要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为红水河流域多元文化共生提供更大可能的发展空间, 使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和谐态等形态特征成为红水河流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必须创新和优化多元文化共生的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中国论文网 /7/view-7154919.htm
“文化共生”是“指在多元文化时代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内部的多元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谐共存、平等交融,以实现文化的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多个民族不同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共存共处的方式;二是本民族文化在发展历史过程中传承、发展和创新的生存方式。文化共生与区域各民族之间的政治、宗教、经济、法律等诸方面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由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力与外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
一、红水河流域文化共生的环境
红水河属珠江水系,是西江的主要干流,上游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东部沾益县马雄山,沿滇桂、黔桂边界东下,至贵州望谟县蔗香村双江口与北盘江汇合后,始称红水河。红水河干流斜贯桂西北丘陵山区。左岸支流有北盘江、格凸河、蒙江、曹渡河、刁江,右岸支流有布柳河、清水江等,至象州县石龙与柳江汇合称黔江。流域总面积63162平方公里,流经广西的西林、隆林、田林、凌云、乐业、凤山、东兰、南丹、巴马、大化、都安、马山、上林、忻城、合山、宾州等县市。红水河流域是壮族聚居的腹心地带,同时世代居住着汉、瑶、苗、布依、水、彝等民族,他们共同创造红水河流域文化,形成了以壮族、苗族、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族群文化。这些文化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构成了红水河流域文化共生的基本社会条件,它们之间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构成了共生的内力,它们所依托的红水河流域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构成文化共生环境。
由于独特的地貌和自然因素,红水河流域的文化也具有自己惟一的个性。多民族的包容、和谐共存,形成了红水河流域多种文明融合、多类文化共存的巨大载体,创造了师公文化、铜鼓文化、歌谣文化、刘三姐文化、白裤瑶文化、长寿文化、红色文化、图腾文化、盘古国文化和奇石文化以及“歌圩”、“求花”、“不落夫家”、“落浴”等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作为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在在红水河流域文化中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在12个民族当中最为丰富。壮族文化的师公文化,铜鼓文化、歌谣文化、图腾文化最为著名。由于壮族坚守传统又不保守、不排外和包容、亲和、谦让,且“壮族的主体应是由本地的史前人类发展而来无疑,而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排除有其他民族加人的成份。”在家庭结构中,红水河流域多民族组成的家庭如壮族与汉族、瑶族、苗族等民族的通婚屡见不鲜,有些家庭甚至由多民族构成。多民族组成的家庭和社会结构,使各民族文化在红水河流域得于共存、融合,给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提供了可能性发展空间。而多元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使各民族文化文化都有其发展的目标和诉求,如铜鼓文化、歌谣文化、长寿文化及农历“三月三”、“歌圩”等文化,在红水河流域形成了多民族共有的文化和节日。
当然,各民族文化的共生,也促进各自文化的发展。在共同的发展平台中,各民族会有意识地去“强调”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形成文化“竞争”,在多元文化的相互作用中谋求机遇并寻找自己的文化坐标和发展空间,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诸多可能。
二、红水河流域文化共生的表现形式
文化是民族存在的表现形式,民族文化的共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其他民族共处形态主要表现。由于多民族聚居,红水河流域各民族文化在共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原生型、排斥型、竞争型和融合型等格局。各民族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又有本质的不同。
(一)原生型
原生型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形态,是本民族最为纯正、最为“正统”文化形态,它不与其他民族文化有任何的联系,处于互不干涉、纵向的自我发展封闭状态。它保存着民族最原始、最朴素的文化状态。原生型民族文化为我们提供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对文化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红水河流域世居的壮、瑶、苗等人口较多的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各民族文化系统相对独立并维系着各自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如同样的创世神话,壮族有布洛陀、瑶族有密洛陀、苗族有开天辟地神话......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各自形成自己民族创世神话的文化体系,具有深厚的本民族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淘宝店铺运营方案ppt.pptx VIP
- 大学英语四级写作ppt课件-课程.ppt VIP
- 【人教七年级上册数学情境课堂课件】 3.1.3 反比例关系 课件.pptx VIP
- 2025-2026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测试卷(附答案).pdf VIP
-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ppt(完整版).pptx VIP
- 陕2022TJ067厨卫装配式钢丝网混凝土排气道系统建筑构造图集.docx VIP
- 八大危险作业票八大危险作业票.doc VIP
- DB53T684.10-2015 昭通乌天麻 第10部分:初加工技术规程.pdf VIP
- (含答案)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质量检测).pdf VIP
- 什么叫电击和电伤.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