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论《富春山居图》 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山水画有悠久的历史,到元代已基本成熟。出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元四家”,排为“元四家”之首的 黄公望 ,其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的艺术风格对 后世影响深远。 一 黄公望的生平 黄公望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给寓居在虞山小山头的浙江永嘉人黄乐养子。据说,当时黄乐年已九十岁,看到他是一个聪伶俐的孩子,喜出望外地说:“黄公望子久矣!”从此,陆坚便改姓换名为黄公望,字子久。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 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 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 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吸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受赵孟頫“古意为尚”审美理论的影响,深得赵孟頫真传,他的作品“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水墨纷纷,浑润古雅”董巨“简劲浑朴”, “苍茫繁密”, “恬淡疏寂”, “浑厚华滋”而独行天下在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讲求法度的宋代画基础之上又有了重大发展。重造化、重理性,转而重心源、重意象,一变画法森严、严工整的风格为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作品表现出了一种“简逸恬淡”的意境。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不但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把中国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 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 二《富春山居图》简介及其内容和形式分析 1 《富春山居图》简介 黄公望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筲箕泉(今富阳市东郊黄公望森林公园内),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留下了一大批杰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他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为纸本水墨画。 纵33厘米,横636.9厘米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董其昌见了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富春山居图 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 “笔墨”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中常用技法,“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对“笔墨”的见解是:笔与墨会,是为,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之分,作辟混沌乎,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现代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 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多用湿笔,谓之“水墨晕章,皴,游移变化,随管出没,而力不伤,是其用干笔之因 山石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