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廖本《现代汉语》叠音词问题辨疑.docVIP

黄廖本《现代汉语》叠音词问题辨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廖本《现代汉语》叠音词问题辨疑

黄廖本《现代汉语》叠音词问题辨疑   摘 要:黄廖本《现代汉语》认为叠音词是由不成词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的单语素词,叠音词中的每个字都是不表义的音节。本文考察黄廖本《现代汉语》所举叠音词例词,发现它们都不是什么“叠音词”,而是由一个语素重叠构成的重叠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之所以致误的原因。 中国论文网 /4/view-7212678.htm   关键词:叠音词 nbsp;黄廖本《现代汉语》 nbsp;无历史观点   黄廖本《现代汉语》是一部统编教材,30多年来先后修订九次,发行总量近千万套,影响极为广泛,它对“叠音词”的定义以及收词范围无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黄廖本《现代汉语》(2011:212)对叠音词的定义:“由不成词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重叠后仍只是一个双音语素,是单语素词,不是词的形态变化。”后又举“猩猩”“姥姥”“饽饽”“潺潺”“皑皑”“瑟瑟”为例。我们认为,黄廖本《现代汉语》对叠音词的定义是正确的,但是其所举例词却全部都是由一个语素重叠构成的重叠词。下面对这六个“叠音词”进行考辨。   1.姥姥   已考见它是重叠词,不再重复。   2.猩猩   重叠词。宋“猩猩”条:   “猩猩小而好啼。《山海经》曰:人面豕身,能言语。郭氏曰:今交址封溪县出猩猩,状如獾?,声似小儿啼。《海内南经》曰:猩猩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周书都郭国献之,若黄狗而人面也。又《海内东北经》曰:有青兽人面,名猩猩,能言。张华《博物志》曰:猩猩若黄狗,人面能言。盖古文言猩猩者皆如此,一以为豕身,一以为状如獾?,一以为若黄狗,而郭氏赞曰:厥状似猴,号音若嘤。后世之谈猩猩者,以为若妇人披发,但足无膝,常群行,遇人则以手自掩其形。好饮酒著履,人有取之者,置酒以斗石许,而作履相连,猩猩始见必大骂曰:诱我也,辄能知诱者之姓名及其祖先,并道之,乃绝走远去,既去不能忍,已而复来,稍稍相劝,染指于酒而尝之,蹑履而试之,已而又去,去而复来,厥态如初,既而不能忍,则连臂号泣,相与就醉蹑履,而为人所擒。故《淮南子》曰:猩猩知往而不知来,以能知诱者为知往,不知被祸为不知来。而《吴都赋》曰:猩猩啼而就擒也,然则其状大抵皆如人,与狒狒不甚相远。荀卿曰:今夫猩猩形相,亦二足无毛也。既言二足而又言无毛,则去人不远矣。今人谓之野人,然而不知礼,故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猩猩”一词词义发生了转移,古之“猩猩”指由都郭国(北狄)献的“人面豕身,能言语”“厥状似猴”“若黄狗”的禽兽,今之“猩猩”与“狒狒”不甚相远。虽然词义发生了转移,但是蕴含在词语中的造词之初的造词理据和认知方式不会因为词语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宋“猩猩小而好啼”条:“小而好啼,若有慕者,然反畏人,生矣。字从星,音从生,以此星言小有慧焉。”   明“猩猩”条:“[释名]李时珍曰:猩猩能言而知来,犹惺惺也。”   明“鸟兽而官名”条:“猴为惺惺奴”。   清“猴”条:[名号]……《清异录》:“武宗为王时,蓄禽兽为十玩猴,曰惺惺奴。”   可见,“猩猩”是由“惺惺”换喻造词而来的,因“猩猩自然知往,颇测物情,犹惺惺也。”   宋“惺”条:“惺,悟也。”   宋“惺”条:“惺惺,了慧也,又悟也,静也。”   明“惺”条:“惺,慧也。”   由此,“惺”义为聪慧,“惺惺”义为非常聪慧灵动,“惺惺”为重叠词,“猩猩”是由“惺惺”换喻造词而来,因此,“猩猩”为重叠词。   3.饽饽   重叠词。《汉语大字典(第二版)“?G”条下义项引卷子本《玉篇“?G,《字书》亦字也;,炊釜溢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部》“”条下:“,炊釜沸溢也。炊,各本作吹,今从《类篇》。釜沸溢各本作釜溢,宋本作沸,今参合定为釜沸溢。今江苏俗谓火盛水沸溢出为铺出,之转语也,正当作字。从?,孛声,蒲没切。十五部。”《说文解字?亿埂罚骸胺蛩?不满釜,但沸而不溢,有米在中则矣。揭其盖,以勺搅之,自止矣。,炊釜溢也。从?,孛声。宋本作吹声沸也。俗谓釜溢为薄即此字。”以上材料说明:饽,本字为“”,义为“炊釜沸溢”。   饽饽,清“饽”条:“饽者,《孟子?氯欢?生,是?挛?生长之貌也。?拢?与饽通。”又《释诂第二》“?隆碧酰骸?抡撸?《尔雅》:?拢?作也,郭璞注云:?氯唬?兴作貌。庄公十一年《左传》:其兴也,?卵伞?,杜预注云:?拢?盛貌。《论语勃如战色,亦谓盛气貌也,《释训》篇云:勃勃,盛也。”勃,与?峦ā!笨杉?,“饽”与“?隆⒉?”同义。“饽”是由“勃”换喻而来,取义“盛也”,而“盛”义是由本义“炊釜沸溢”换喻而来。因此,“饽饽”是换喻造词而来的重叠词。   4.潺潺   重叠词。?N,清?N部》卷二十八“?N”条:“?N,谨也。《大戴礼》曰:博学而孱守之。正谓谨也,引申之义为“弱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