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绸之路与粟特人
丝绸之路与粟特人
[摘 要]本文以丝绸之路为背景,结合相关考古理论,介绍粟特人的特点和对丝绸之路的贡献。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3928.htm
[关键词]粟特;丝绸之路;交流
2014年在卡塔尔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让人想到曾经活跃在这条路上的一个古代民族―粟特人。
粟特,维基百科解释是为“粟特(Sogdians)或译?@利、索格特,为中亚古代民族,属于欧罗巴人种中的伊朗人种,中国人称之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杂种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通称索格底亚那”。泽拉夫善河流域正在我们今天的遗产境内: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南部。这里分布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城邦国家,分分合合,其中康国最大,其次为安国。另有石国、米国、史国、何国、?国、火寻、戊地七个国家,史书统称为昭武九姓。实际上,远不止这九国。公元3-8世纪间,由于战争动乱和利益驱使,粟特人结成商队沿丝绸之路东行,不少人就此移居中国。商队的领袖称萨保,同时担任聚落领袖和宗教领袖。
一、粟特的宗教
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和文化交汇中心,粟特地区多种宗教信仰并存。有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的聂斯脱里教,摩尼教以及伊斯兰教,还有来自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和北部草原的萨满教。占主流地位的是琐罗亚斯德教发展而来的?n教。根据文献记载,粟特聚落都建有?n祠。另一个体现他们信仰的重要场所则是墓葬。
二、粟特的墓葬
受汉民族影响,粟特人逐渐“汉化”,但仍在姓名、婚姻、葬俗等方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安伽墓、史君墓和虞弘墓都有墓志铭或题刻,清楚记载了墓主的身份、家世、职位和埋葬时间。虽然受盗墓影响,随葬品留下来的不多,但也为考察粟特人的物质生活、精神信仰、歌舞艺术、服饰特点、建筑风格等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从形制上来看,安伽墓是石榻,而史君和虞弘是石椁墓。有意思的是安伽和史君均为萨保,埋葬时间也相差不远,而葬制却有明显的差异。
从石刻内容来看,虞弘的最为简单而体系较完整。安伽墓主要表现生活场景,而史君墓更多是宗教内容。但共同之处是都刻有圣火坛和祭司图案,体现了这些身在异国的粟特人坚定的?n教信仰。
三、粟特的器物
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上的活跃,不仅丰富了东西方的物资,也极大地影响了双方的文化艺术和手工业发展。这一点可以从一些出土的器物上得到很好的证明。
造型奇特的兽首杯,也叫来通,本来源自西亚,通过粟特人来到中国,并出现了大量不同材质的仿品。另有一种常见器物胡瓶,因为样式新颖,造型优雅,起初只是唐代贵族生活的日用品,而后大量仿制,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这一时期,还有板指杯和花瓣形碗等器物也随着粟特人的商队进入中国,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工匠的创新能力,影响了中国的器物的造型和发展。
此外,这一时期出土的器物上常描画着一种典型的粟特舞蹈―“胡腾舞”。这种舞蹈最初流行于胡人之中,而后几乎遍及中国。据说安禄山和杨贵妃都擅长于跳此舞。在敦煌的壁画上也不难看到此舞,足见当日粟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四、粟特的特殊民俗
粟特民族有两种特殊的民俗,割耳面与刺心剖腹。前者是粟特人的一种葬俗,而后者则与教法术有关,具有明志取信、诉冤、请愿等功能。因与汉族的传统伦理观冲突,国家屡次禁止,最后仅存于壁画中。
五、粟特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概念和范围一直在随着历史的行进而变化。粟特人时代,荣新江教授的研究表明:“粟特人东行的丝绸之路从西域北道的据史德(今新疆巴楚来)、龟兹(库车)、焉耆、高昌(吐鲁番)、伊州(哈密)、或是从南道的干阗(和田)、且末、石城镇(鄯善),进入河西走廊,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再东南经原州(固原)、长安(西安)、洛阳、或东北向灵州(灵武西南),并州(太原)、云州(大同东)乃至幽州(北京)、营州(朝阳),或者从洛阳经卫州(汲县)、相州(安阳)、魏州(大名北)、邢州(邢台)、定州(定县)、幽州(北京)可以到营州。”[1]霍巍教授还补充了从青海到西域的“青海道”,认为粟特人也有在这一区域的活动。[7]
尽管这条路线和我们申报的丝绸之路略有差异,但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上的活动却是不争的事实。荣新江教授认为粟特人是“中国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贸易的担当者”。[1]他们连接了东西两个世界,进行着物质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因为他们,丝绸之路才变得繁忙而富有生气。随着历史的进程,他们留下来,和当地各种民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民族。现今粟特民族已经消失,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然而丝绸之路上依然留下了他们不可磨灭的足迹。而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也给了粟特人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参考文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