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绸之路北道明珠解读博乐文明的符号
丝绸之路北道明珠解读博乐文明的符号
博乐市被高山相拥,碧水环绕。前面是科尔古琴山,身后是阿拉套山。博尔塔拉河,是中国新疆西部的一条内流河,发源于空郭罗鄂博山的别洪林达坂,向东流经温泉县、博乐市后,在精河县境内接纳大河沿子河,后折向北偏东方向,注入艾比湖。博尔塔拉河全长252公里,流域面积15 928平方公里。 博乐大桥
中国论文网 /7/view-7128700.htm
博乐市位于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南与伊犁毗邻,东与塔城相连,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119公里。全市总面积7 956平方公里,聚居着蒙、汉、维、哈、回等民族共26.2万人,是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和博州政治、经济、文化及商贸中心。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从境内穿过,被誉为大陆桥桥头堡的阿拉山口口岸雄踞于博乐市境东北部。2006年,被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以兰新铁路西段、连霍高速、312国道所组成的综合交通廊道作为北疆城镇发展主轴,积极培育石河子―玛纳斯―沙湾、克拉玛依―奎屯―乌苏、博乐―阿拉山口―精河、伊宁―霍尔果斯等城镇组群,构建天山北坡城市群……”
博乐,这个名称从地名的高度一下上升到了构筑天山北坡城市群的战略高度。这就意味着博乐这片神奇的土地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
认识博乐,解读博乐,从解读博乐文明的符号开始……
厚重历史,文明的源起 博乐一角
博乐市,位居亚欧草原大通道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的要冲。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春秋战国时期的塞人,汉代的月氏人、乌孙人、匈奴人,都在博乐历史的大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魏晋至唐宋时期,柔然、突厥、突骑施、葛逻禄、契丹等我国古代部落都曾在这块肥美的土地上游牧射猎,繁衍生息。公元657年,唐曾设双河都督府。随着唐代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开辟,商贾往来不绝于道,城郭迭起,农商之事繁盛一时。蒙元时期成吉思汗西征,中外游人耶律楚材、刘郁、常德、鲁卜卢克、海屯东游西觐,咸经于此。
博尔塔拉的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孛罗城,并屡屡出现于中外史书和游记中,是一座历史上尤其是宋元时期新疆和中亚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城市。这座城市在耶律楚材《西游录》中记作“不刺”,《元史“普刺”,《元史记作“布拉”,刘郁《西使记》记作“孛罗”,法人鲁卜卢克《东行记事》记作“普刺特”。
关于孛罗城的建筑年代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仅可寻历史线索去作合理地推断。因为一座城市的建立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一般意义上讲,城市是处于“要地”的聚居村落在历史的长期演变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它可能一时毁于战争或天灾,但只要“要地”不变,城市的建立将是永恒的,废墟之上或一侧又会兴起一座新城。关于孛罗城的建立大致可追溯至唐代。据史料记载: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密招携散,庐幕益众”,拥众自立,自号沙钵罗可汗,建牙帐于双河,并以此为根据地反叛唐朝。唐为平叛,分派一路大军越阿尔泰山,另一路大军沿天山北??,夹击阿史那贺鲁叛军,两路大军会师于双河,平定了叛乱,并于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建“双河都督府”。
据史界考证,这里的“双河”即在今博尔塔拉地区,“双河”先为阿史那贺鲁“牙帐”(统治指挥中心)之地,继为唐“都督府”治所,应筑有设施抑或城池,孛罗城正当博尔塔拉河和大河沿子河两河之地,“牙帐”“都督府”应治于此,也应为孛罗城建立的肇始时期。至宋代,孛罗城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与中原保持了较为频繁的交往。这可从孛罗城遗址出土的文物反映出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在古城遗址出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宋代文物,其中包括皇宋通宝、政和通宝、圣宋通宝、太平通宝等宋代钱币以及“大定通宝”等金代钱币。这些实物资料不仅反映出孛罗城与中原交往的密切和频繁,而且也说明宋代这条丝路北道是畅通的,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孛罗城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居住。
蒙元时期孛罗城出现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繁荣期,不论是《元史》、耶律楚材《西游录》,还是法兰西鲁卜卢克《东行记事》、刘郁《西使记》,都有关于孛罗城的记载。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笃来贴木儿继察合台汗国汗位,据韩儒林主编的《元朝史》记载,此时察合台汗国下辖的城市有“哥疾宁,可不里(喀布尔)、不花刺、撒麻耳干、哈刺火州、曲先、别失八里、鲁古尘、他古新,彰八里、古塔巴、阿力麻里、普刺(即孛罗)、也迷立、亦刺八里、可失哈耳、忽炭”等17个,孛罗城赫然其间。
在孛罗城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似乎找不到一件属于明代的器物。这一信息说明,孛罗城毁于元明之交是完全可信的。
元中统五年,忽必烈设阿力麻里行中书省,孛罗城所处的区域归其管辖。在《元史“普刺特”译成“波罗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