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倘若冯英子先生健在……
倘若冯英子先生健在……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已然结束,大阅兵的方阵也已远去,可是,有一位老人,却在此时向我走近――这就是与世人暌别数年的冯英子先生。
中国论文网 /5/view-7201609.htm
冯英子是知名老报人和著名杂文家。作为杂文家,他发表了大量借古论今、针砭时弊、直面现实、敢讲真话的杂文,出版了《移山集》《相照集》《求索集》《长短集》《快哉集》《冯英子杂文选》等多部杂文集,其中的《当代杂文选粹散文(集)杂文(集)评选中获得优秀杂文集奖。冯氏杂文的不少篇章都产生过相当大的社会影响,那篇发表于1981年7月12日《解放日报》“朝花”的杂文《要一点移山精神》,一度引发激烈争论,且由胡耀邦同志亲笔作了批示。冯英子先生的杂文题材丰富、正气凛然、鞭辟入里,颇受读者喜爱,然而,世人似乎更偏爱其批“日”杂文――一位大学生将冯英子的议“日”杂文剪贴、保存,一位中年技术人员感谢冯英子的文章使他知晓了日军侵华的真相,一位出版社的离休干部写信给冯英子先生,开门见山地直言喜欢读他的评析日本军国主义的杂文……
以往,每逢“九一八”“一”“七七”“八一三”“八一五”这样的日子(并不限于这样的日子),国人总能听到冯英子先生发出的声音,看到他写的杂文。他的文章,不是泛泛纪念的应景之作,而是结合每一时期国内和国际社会的现实,根据中日两国的关系以及日本国的动向,进行带有思辨、警示意味的有感而发。而2015年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先生却不在了,他已于2009年8月5日与世长辞。倘若健在,1915年2月生于江苏昆山的冯英子先生,那时正好一百岁。倘若健在,他又该奋笔挥毫了。如此重要的日子,如此盛大的纪念活动,竟然不见冯英子的踪影,“遍插茱萸少一人”啊!
从十七岁那年“一”淞沪抗战爆发,针对日机轰炸昆山的暴行在《吴江日报》登出五千言长文《惨痛的回忆》,到做《大公报》战地记者的前线报道,到做一家家报社总编辑写下一篇篇有关抗战的社论、评论、随笔等,再到耄耋之年的评“日”杂谈,六七十年来,冯英子先生撰写了揭露日本侵略者罪恶,批判日本军国主义蠢动及其右翼势力日见坐大的无数文章,其中尤以杂文最为引人注目。
199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冯英子杂文选》,其中有多篇涉及日本,涉及民族尊严和历史真相,譬如《从〈长城谣〉想起》《翻案种种》《写于七月七日》《今天是八一三》《真实最有力》《竹下先生此言谬矣》《一寸山河一寸金》《历史的判决》等,流露出作者热爱和平、不忘国耻的爱国主义情怀。
1997年底,冯英子的“抗日檄文集”《射天狼》出版,时间跨度是1937―1997,收有作者五六十年间写下的通讯、特写、评论、杂文计八十余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瞧瞧这些篇名:《八一三亲历记》《把历史说清楚》《九一八的沉思》《反对“南京大屠杀”改名》《保卫我们的和平》《日本在无条件投降的背后》《尾巴露出来了》《重申:防止军国主义的复活》《闲话索赔》《日本要修什么宪》……便可知个大概。
进入200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冯英子先生揭露与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专题杂文集《警惕日本》,内收九十多篇文章,虽有部分篇什不免与《射天狼》重复,但毕竟增加了作者撰于1997―2000年期间的好些新作,如《老路》《不要愧对历史》《与虎可以谋皮吗?》《“中华点”与“日本点”》《“神风”和“玉碎”》《向“读书人”推荐〈南京大屠杀新考〉》《以史为鉴》《日元从哪里来?》《记住历史不是空话》《回忆芷江受降》《不许日本篡改历史》《东史郎的败诉和田中正明的得奖》《掌中支那》《请听〈徐州军歌〉》《“周边”论》《防守乎?扩张乎?》《合祭与分祭》《读〈慰安妇研究〉》《债权人与债务人》……字字句句,心血凝成。
《射天狼》和《警惕日本》这两本书问世的时候,冯英老已经八十多岁了。谁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冯英子先生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和报道者,也是见证日军投降的芷江受降仪式的采访者,他曾写下《投降与停战》一文,教世人认清日本投降究竟是怎么回事。战后以来,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和右翼势力日趋猖獗,是有其根源的――当时日本帝国政府表面上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但是日本天皇向全国臣民下达的却是《终战诏书》,将“投降”换成了“终战”……
冯英子先生据此评析道:“稍有一点文化水平的人,都看得懂讲的是什么,它同《波茨坦公告》规定的无条件投降又相差得何其遥远。他(天皇)说他们的对外侵略是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他说盟国对他们的反击将破坏人类之文明,他想到那些在亚洲各地奸淫掳掠、杀人放火的侵略者,却五脏为之俱裂,因此,他要求全国臣民克体朕意,忍其所难忍,堪其所难堪,潜伏下来,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这与其说是宣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