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docVIP

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

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   【摘 要】春秋时期的息夫人,一生磨难,因生前酷爱桃花,死后被息县百姓尊为桃花夫人,在河南息县的土地上,桃花夫人所经之处都建庙立碑,被世人尊为“平安神”,又称“桃花神”。本文通过对舞蹈的分析,在非遗的视角下,解读《桃花夫人》的豫风楚韵。 中国论文网 /7/view-7188260.htm   【关键词】九连环;楚舞;桃花夫人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30-02   在河南省第七届专业舞蹈比赛中,舞蹈《桃花夫人》取得了高校组二等奖的好成绩,给专家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蹈《桃花夫人》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息夫人,她一身赴难、推崇新政、劝课农桑、辅幼称霸,因生前对息县百姓有救命之恩,所以死后人们尊她为“桃花夫人”,掌管三月桃花,为桃花神或平安神。全舞透过尘封的历史,以古代楚舞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桃花夫人天赋异禀、姿容超凡、灵动聪慧的形象,同样也体现出了人们对桃花夫人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一、《桃花夫人》的音乐分析   《桃花夫人》中厚重而悠长的音乐贯穿了整个舞蹈主题的故事结构:请神、祈祷、送神。音乐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跌宕起伏,让人们不仅在视觉上受到震撼,而且在听觉中也完全融入舞蹈的每一个动作的变化。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相扣,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亲切感。   通过提取“九连环”音乐原型的元素进行发展和变化,使《桃花夫人》的音乐具有明快的旋律性,编导把整个音乐结构与舞蹈动作的编排、舞蹈情节的发展融为一体,舞蹈随着扣人心弦的音乐,给人以空灵、凝重、神圣的感觉,充分抒发了舞台人物的内心情感。   《桃花夫人》抓住了传统艺术的特征,通过大量楚舞的语汇,在动作外形上强调“翘袖折腰”、顿足、倾胯、拧腰、抖翎,身体重心移动,给人上下腾挪之感,古朴中不失俏丽,豪放中蕴含婉约,尽显楚国舞蹈所特有的审美韵味。在第一舞段中,动作节奏采用的是后附点八的节奏型,音乐底色以悠长的鼓声为主要基调,音乐与舞蹈队形,以及舞台灯光的结合呈现出虚与实的二度空间,表现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祈盼。第二舞段中出现连续的切分音,律动性增强,节奏明快,传达出了人与神灵之间的对话。切分音在重拍上的转换,显示出动作的强弱关系,有效地明确舞蹈形象,这与舞蹈动作的变化是一致的,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人与神交流的过程中,以及人们内心的复杂变化。第三舞段中的音乐呈现出一种宫廷式的恢宏与浩荡的隆重感,充分体现出了人对神的敬畏与不舍,更表达出了神对人间的眷恋。   二、九连环的运用   《九连环》是旧社会流行在河南息县以南山区一带的民间舞蹈。舞者手拿九连环皮鼓,配上当地的民间曲调,合着敲击的鼓点翩翩起舞。它是当地道场音乐中的一种鼓乐,在一面皮鼓的把手下扣一铁环,铁环内又扣有七个小铁环,加上皮鼓本身的环共有九个环,故称九连环。   《桃花夫人》以九连环为主要道具,九连环节奏明快,有“一敲三不敲、快慢掌握好、敲二不敲七、轻重得记牢”之要领。它是一种载歌载舞的祭奠仪式,专为亡人做一些祭奠活动,道领手拿九连环皮鼓,领着众道徒,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舞。《九连环》基本舞步特点是轻、慢、快、狂,在吸收民间曲调的基础上,整个旋律轻快流畅,舞步健壮大方。无论场院、舞台均可演出,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由此可见,舞蹈《桃花夫人》以九连环作为主要道具是具有一定内涵的。首先,从古至今,鼓是人与神沟通的一种法器,不同的鼓点表达着人们内心想要对神倾诉的话语。人拿着鼓就成为了巫,由巫击鼓完成人与神的对话的仪式。其次,九连环形状类似团扇,在舞蹈中它既可以作为鼓,又可以作为女孩子跳舞时的扇子使用。   从非遗视角来看,九连环的使用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展。通过这个载体让沉静在河南息县民间的传统艺术受到大众的关注与认可,从另一方面来讲,作为一名舞蹈编导,更有义务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并与当今舞蹈的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服饰   处于春秋时期的《桃花夫人》服饰以袖头作窄式,下裳交叠,相掩在背后,不作曲裾绕襟的剪裁法。这与当时楚国的社会文化是有一定关系的,古代楚国气温差距大,地势险峻,居民非常具有冒险精神,同样要求服饰轻便,衣身窄紧,与当时中原服装的宽袍大袖形成鲜明的对比。《桃花夫人》的服装以鲜艳的品红与厚重的黑色进行搭配,色相、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配合舞台灯光的绿色与蓝色,综合使用的是光的三原色原理。色彩的自然搭配,明暗的相互对比,处处体现出了人们对“平安神”的敬畏之情。   楚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有大量华丽的贵族服饰,其中彩绘的女木俑的衣着就与《桃花夫人》中舞者的服饰相类似。服装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当时的审美要求,也可以使行动免受因下裳窄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