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大豆蛋白质塑料与高分子共混塑料 纤维素——提高耐水性和强度 如草纤维增强大豆蛋白 大豆蛋白+甘油→混合塑化→聚酰胺→共混→草纤维 结果: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提高; 草纤维经碱处理后 降低纤维分子链间作用力; 激活纤维分子链上的羟基; 甲壳素晶须——增强 甲壳素 + HCl →甲壳素晶须+大豆分离蛋白→混合冷冻干燥+甘油→复合材料 合成高分子——聚酯、聚氨酯 聚酯——提高材料的抗水性 聚(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PEEAMA) 聚氨酯 PPG + TDI→DMPA + TEA →水性聚氨酯乳液 + SPI 关键:-NH2、-NH-、-OH和-COOH与-NCO反应 (3)化学改性大豆蛋白质塑料 ①交联改性—提高强度、耐水性 交联剂:甲醛、乙二醛、戊二醛;脂肪酸/乙酸酐 ②酰化 乙酰化或琥珀酰化 ③无机盐反应改性 如聚磷酸盐、SDS 2、黏结剂 优点:成本低、操作方便、环境友好、对潮湿表面粘结性好 缺点:黏结强度低、耐水性低 方法:化学改性(变性或交联) ①采用变性剂和交联剂增加其耐水性,延长使用寿命; 如盐酸胍、尿素、胰蛋白酶;共混(PVA)等 ②添加防腐剂或适量苯酚、苯酚卤代物及其盐类防菌; ③加酪系或血胶提高黏结性; ④添加脲-醛以及酚-醛加速固化。 3、膜材料 蛋白质 甘油 水(分散剂) 流延成膜 交联提高力性能,如钙盐、葡萄糖酸内酯、二酸酐、醛等 SDS,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 与苹果胶质共混、转谷氨胺酶交联——食用塑料膜 与羟乙基纤维素、PVA共混成膜 * * 第6章 大豆蛋白质材料 Chapter 6 Soy Protein Materials 一、蛋白质的存在和组成 1、存在 主要存在于生物体内,肌肉、发、皮肤、酶、激素、抗体、病毒; 在植物中也很丰富,比如大豆,花生,谷物。 蛋白质是生命体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多种多样。 2、蛋白质组成元素 C—50~55 % H—6~8 % O—20~23 % N—15~18 % S —0~4 %等 膜蛋白质 胰岛素蛋白 DNA 3、蛋白质结构单元 分子质量大,一万到几千万。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 结构单元—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一个氨基(碱性) 一个羧基(酸性) 一个氢原子 一个其他的基团结合 4、大豆成分和大豆蛋白质的提取 大豆主要组分:油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水分 大豆油脂—豆油 碳水化合物—多糖(蔗糖、阿拉伯半乳糖) 蛋白质—主要组分 根据生理功能:储藏蛋白和生物活性蛋白 根据加工过程和蛋白质组分含量:大豆粉(SF)、大豆浓缩蛋白(SPC)、大豆分离蛋白(SPI)、大豆渣(SD) 蛋白质的含量:SPI SPC SF SD (1)两性性离子: 甘氨酸 pH值变化: 二、大豆蛋白质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1、基本性质 (1)一级结构——多肽键 ——蛋白质由氨基酸以共价键结合 两个氨基酸结合失去一个H2O分子,得到一个肽键( -CO-NH-),成为一个二肽分子。 这样由于可以结合无数氨基酸分子,所以蛋白质分子很大。 2、结构 蛋白质的普通特征:至少一个氨基酸长链是由多肽键结合 蛋白质分子既可能含有一种多肽键,也可能含其他多种键。这些键可能是结合两个分开的链,或是在同一链的两个部分被这些键合着。 如,最简单的共价交联结合的胱氨酸中的二硫桥。 (2)二级结构——蛋白质的大分子和分子中多肽键主链骨架的空间构象 氢键 大豆蛋白质二级结构—两种分子构象 α-螺旋 β-折叠 大豆蛋白质二级结构—相对较稳定,但容易受热、酸、碱作用而发生变化; (3)三级结构——蛋白质分子或构成蛋白质分子的亚甲基内所有原子之间相互作用使得蛋白质中多肽键折叠、盘曲成内有袋形的空穴的空间结构。 大豆蛋白质三级结构起稳定作用的次级键: 疏水基相互作用—主要 二硫键 离子型相互作用 氢键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多肽链侧基即氨基酸残基(R)相互作用形成的次级键 (4)四级结构——几条多肽键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缔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维持蛋白质四级结构的力: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 外界物化条件:pH值、温度、剪切力等 大豆蛋白质的二级、三级、四级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原本包藏在球形结构内部的作用基团,即亲水基团、疏水基团等暴露出来,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性质,有利于材料的加工、成型和性能的改善。 1、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