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康复运动的疗效观察
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康复运动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实施康复运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06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 常规治疗)和运动康复组(54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运动训练)。治疗1个月, 随访10个月。患者心功能以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表示, 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d), 同时测定6 min步行距离(6MWD), 血浆脑钠肽(BNP)水平, 最大摄氧量(VO2max), 记录10个月内患者的再发率和猝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后LVEF、LVEDd均显示改善(P中国论文网 /6/view-7190760.htm
【关键词】 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康复运动;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12
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将慢性心衰运动康复列为ⅠA类推荐。一定量的康复运动可以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死率, 减少反复住院的次数, 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合理控制医疗成本。2013年1月~ 2014 年1月在本院收治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 观察其康复运动后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心衰患者, 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慢性心衰临床诊断标准, NYHA分级Ⅱ~Ⅲ级, 平均年龄(62.4±9.3)岁, 心衰症状稳定≥4周。排除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炎、有症状的主动脉狭窄、严重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慢性心衰临床诊断治疗指南用药。并且采用个体化方案治疗。包括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后1个月后复查心功能:LVEF、LVEFd、6MWD、NYHA分级、BNP水平、VO2max、再发率和猝死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比(41.4±4.8)pg/ml]明显降低(P0.05);VO2max[(27.3±1.1 ml/(kgmin)比(20.3±2.1)ml/(kgmin)]改善更显著(P0.05)。表明康复运动可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了6 min步行距离、降低了血浆BNP水平、增加了最大摄氧量。随访10个月, 运动康复组心衰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发生心肌梗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发生猝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对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治疗安全有效, 可以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玉琴, 蒋金法, 王乐民, 等.有氧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排量及相关参数的影响.中华心血管杂志, 2011(39): 700-705.
[2] 沈玉琴, 蒋金法, 王乐民, 等.有氧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中华心血管杂志, 2011, 91(38):2678-2682.
[3] OConnor CM, Whellan DJ, Lee KL,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xercis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HF-AC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9, 301(14):1439-1450.
[4] Keteyian SJ, Pi?a IL, Hibner BS, et al. clinical role of exercise train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Journal of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evention, 2010(30):67-76.
[5] Mammi C, la Sala A, Volterrani M , et al. Exercise training red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