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与霉菌毒素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霉菌与霉菌毒素 mold and mycotoxin *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的危害 (一)霉菌污染 霉菌:丝状真菌而又不具备发达子实体的的统称 霉菌是农作物采收后和农产品贮藏期主要病原微生物 通常现有霉菌导致贮藏物局部腐烂变质,然后逐渐扩大至几乎全部腐烂和变质 霉菌导致腐烂变质外,在生长过程中,产生毒素 霉菌产生大量的繁殖体(孢子)进入空气,并随着动物和人的呼吸过程进入呼吸道、甚至肺部和内脏引起感染 (二)常见的霉菌污染真菌及毒素 曲霉属Aspergillus 黄曲霉素 赭曲霉素 柄曲霉素 烟曲霉素 镰刀菌属Fusarium 赤霉素 单端孢霉毒素 T-2,DON 青霉属Penicillium 展青霉素 桔霉素 棒曲霉素 麦角菌素:麦角碱 链格胞属:Lupinosis 估计 已知数量 3200 300 霉菌毒素 3,000,000 3200 次级代谢物种类 1500,000 1100 霉菌种类 (二)霉菌毒素的为害 1 黄曲霉与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 属曲霉属真菌 产生黄曲霉毒素,尤其是在含有油脂类食物或农产品中极易产生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AFT目前已发现20余种。主要有B1,B2 ,G1 ,G2 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 ,M2. 在紫外线下,黄曲霉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 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 主要为肝脏 急性中毒的动物主要表现为肝脏损伤、肝实质细胞消失延迟、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质消失延迟和肝出血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可引起原发性肝细癌 也可作用于其他器官,如肾脏、胃、直肠、乳腺、卵巢等 作用部位 1)毒性 急性毒性:黄曲霉毒素对家畜、家禽及动物有强烈的毒性,按毒性级别分类,属于超剧毒级,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 急性毒性表现为:食欲明显减退、体重下降、口渴、便血、生长缓慢、发育停滞、皮肤出血或充血。随后出现抽搐、过度兴奋、黄疸等症状。中毒的主要病变在肝脏,表现为肝出血、坏死和胆管增生,也可见到肾脏损伤 生物活性 人类急性中毒,国内外都有报道 临床表现:黄疸为主,兼有呕吐、厌食、发热,重者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肝脾肿大及肝硬化 解剖:肝脏广泛肝胆管增生、胆汁淤积 豚鼠肝脏 对照 慢性毒性: 慢性中毒的表现往往使动物生长障碍,肝脏出现亚急性和慢性损害。如肝实质细胞变性和灶性坏死、肝实质细胞增生、以及胆管的囊性增生等 2)诱变性 在有无S9的情况下都能使人体成纤维细胞发生程序外DNA合成 使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及TA100在有S9的情况下发生阳性致突变反应,枯草杆菌试验也呈阳性 动物实验中造成染色体畸形,染色体断裂及形成加合物;微核实验阳性;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 又称多功能氧化酶,它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肝脏、肺脏细胞的微粒体中。混合功能氧化酶系包括细胞色素P-450、NADPH-细胞色素 P-450还原酶、细胞色素b-5、NADH-细胞色素 b-5还原酶、芳烃羟化酶、环氧化物水化酶以及磷脂等。其中以细胞色素P-450最为重要,它与分子氧形成“活性氧”复合体,能氧化进入肝、肺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经其氧化代谢可产生两种反应:一是降解反应,可使原化学物质变为低毒的或无毒的物质从体内排出;二是激活反应,可使原化学物质转化为具有亲电子性质,导致毒性增强,成为致突变物或终致癌物。 3)致癌性 实验模型包括啮齿类、灵长类和鱼类的许多种类动物以及特异的生物标记物如尿中黄曲霉毒素B1代谢物和黄曲霉毒素B1-DNA加合物证实了这种关系 4)胚胎毒性 将黄曲霉毒素B1给予妊娠地鼠,能使胎鼠死亡及对仔鼠有发育毒性 孕期暴露AFB1越早,对子代的损伤越严重 2 镰刀菌毒素 镰刀菌毒素主要是镰刀菌属(包括有性期赤霉属)和个别其它菌属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的总称 已发现有十几种,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Trichothecenes 、玉米赤霉烯酮 zeafelenone 和丁烯酸内酯 Butenolide 。 * * *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