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梦·汽车梦
奇瑞
发展历程
战略介绍
战略分析
发展阶段
在1997年建厂之初,本着“缺什么买什么,少什么拿什么”的原则,奇瑞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适合的发动机或发动机生产线进行收购。奇瑞花费2980万美元的高价从英国威尔士引进了一条福特汽车公司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摆在奇瑞面前的道路不外乎两条,一是对未拿到准生证一事向汽车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解释并获得谅解,事后追认或补办;二是与当时国内大型汽车厂商联姻,加入三大汽车集团,从而变相获得生产轿车许可证。当时奇瑞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是典型的“无名小卒”,想通过第一条途径解决问题不太现实,加入三大汽车集团似乎是最省事、也最明智的选择。
发展阶段
由于对奇瑞的管理、经营运作模式不满,一汽最终拒绝了奇瑞“联姻”的请求。当时二汽(东风集团)比较擅长的是制造卡车,并且由于其投资130多亿的神龙汽车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二汽连谈判的机会都没有给奇瑞。
奇瑞只得利用政府资源,邀请国家主管部门领导与上汽集团沟通,在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的劝说下,上汽终于答应接受奇瑞,给了奇瑞一个名正言顺的户口。
发展阶段
拿到轿车生产许可证后,奇瑞风云的产销量开始发疯似的增长,2000年奇瑞生产的汽车加在一起不过2000台左右,到了2001年12月8日,奇瑞第三万台汽车已经下线,也就是说,2001年这一年时间,奇瑞生产汽车超过2.8万台,是前一年的14倍。而奇瑞的销售额也达到了惊人的20多亿,除去所有成本后,仍然盈利13亿元人民币。用当时奇瑞汽车公司元老的话说,这个数字把他们自己都吓了一跳,他们这才知道,造车原来这么赚钱!
发展阶段
奇瑞在设计之初便将其定位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并以“快乐”为主题,不但尽量让这台车造型变得新颖可爱,还将价格压低,定位于当时国内汽车市场的“蓝海”。奇瑞QQ的出现将汽车的售价拉下神坛,让汽车成为了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起的产品。奇瑞QQ的热销也从一个重要层面证实了这个观点,2005年QQ平均月销量突破1万台,这在几年前是奇瑞想都不敢想的。
发展阶段
同样是在2003年,奇瑞还推出了一款名为东方之子的中级车,它的定位略高于风云、旗云车型。虽然放在今天国内汽车市场上并不抢眼,但在10年前,这个身材绝对可以在某些场合充当商务车的角色了。
发展阶段
至此,奇瑞在几年内成功完成了进化与蜕变,不但丰富了产品线、拓宽了销路,还实现了销量上的辉煌,可以说,2003年是奇瑞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而奇瑞也在这一年中把握住了机会,一举占领了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高地。
发展阶段
然而就在2004年,主管奇瑞汽车公司的詹夏来被全国媒体炮轰为“红顶商人”,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无奈之下,詹夏来辞去了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一直躲在幕后指点江山的尹同跃也就此走上台前,撑起了奇瑞的门面。
发展阶段
2005年3月22日这款车上市之后被驳回,奇瑞为它取了一个霸气中又带着吉祥的名字:瑞虎。瑞虎的上市比计划推迟了4个月,此次上市的车型共有排量2.0L的舒适型与2.4L的豪华型两款,售价分别为12.58万元与13.98万元。奇瑞在2005年成功完成了从微车到SUV的跨越,引领了自主品牌在SUV领域的发展。
发展阶段
在SUV市场铩羽而归,奇瑞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改变目前产品在市场上不温不火的局面,这次奇瑞将目光锁定在了车型命名方式上。或许是因为原来的命名方式太过“老土”,奇瑞在2006年决定启用新的命名方式,宣布以后对旗下产品全部以数字序号命名,并逐渐取消以往中英文皆有的命名方式,第一款以新编码体系命名的车型便是奇瑞A5系轿车。
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采用最新命名规则的奇瑞A5系列轿车也正式上市,2006年1月10日上市的首发车型定下了88888元的标杆售价,如此低廉的价格不仅让汽车行业的同行们头疼,就连尹同跃自己都说车卖的这样便宜,自己很“痛心”。
发展阶段
虽然奇瑞A5的定价不高、配置不低,但它的销量依然平平,与新三样有着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可能与奇瑞一直以来给消费者留下低端、廉价的品牌形象有关,然而这种固有形象很难简单通过几款产品便得到改变,奇瑞只能控制成本并继续降低车型售价。这也就形成了自主品牌中非常常见的恶性循环,越控制成本,造出来的车就越廉价、越难得到消费者认可,低端的品牌形象也就更进一步留在了消费者心目中。
一个品牌面对提升形象的压力时,往往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纵向发展,苦练内功,逐渐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另一条路就是横向发展,以产品数量、种类赢得市场。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