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鉴别叔醇、伯醇、仲醇? 为什么叔醇和仲醇与Lucas试剂的反应速率比伯醇快呢? 如何检测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呢? 乙醇脱水反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子内脱水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另一种是分子间脱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为什么会产生两种脱水形式呢? ? 这步反应容易进行。醇羟基接受质子生成质子化乙醇,它既易于发生β—氢原子的消去反应,也易于发生α-碳的亲核取代反应,这是两个竞争反应。 质子化乙醇脱水生成正碳离子中间体后,由于碳正离子不稳定,它很快从相邻碳原子上消去质子形成烯: ? 这个反应进行较快,这个过程比醇本身脱水更容易进行。事实上直接从醇分离出氢氧离子是难的。所以断裂醇的O—H链的反应都需要酸性催化剂,其作用在于形成质子化醇。由于乙醇在消去反应中的活化能较高,所以需要170℃的较高温度。 ? 在温度较低时,碳正离子产生的较少,质子化的乙醇与乙醇分子发生α-碳亲核取代反应生成醚: 由于乙醇分子间脱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的活化能较低,所以加热至140℃即可。 除了温度影响醇脱水的两个竞争反应外,酸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较高时,能有更多的乙醇质子化,因此缺乏未被质子化的乙醇与其发生分子间脱水,则主要发生分子内脱水即消去反应生成烯。酸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较低时,则有较多的未质子化乙酸分子作为亲核试剂向质子化乙醇进攻,结果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产生乙醚。 主要生成查依采夫烯(即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连有 最多烃基的烯烃) 例如: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发生脱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1-丙醇 ②、 2-丙醇 ③、2,2-二甲基-1-丙醇 ④、甲醇 醇发生脱水反应的结构基础:羟基相连的碳必须有相邻碳原子且相邻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 --(邻碳有氢) 三、重要的醇 (一) 甲醇 有毒性,甲醇蒸气与眼接触可引起失明,误服10ml失 明,30ml致死。 (三) 丙三醇(甘油) (二) 乙醇 临床用75%的乙醇溶液做外用消毒剂;也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例如制成碘酊(I2+KI+C2H5OH) 具有润肤作用,临床上常用甘油栓或50%甘油溶液灌肠, 以治疗便秘。 第二节 酚(Ar-OH) 酚 苯酚 萘酚 ?-萘酚 ?-萘酚 一、酚的分类与命名: 1、酚的分类: 另外,根据酚羟基的个数,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 酚的命名一般是在酚字的前面加上芳环的名称作为母体,再加上其它取代基的名称和位次。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按次序规则把羟基看作取代基来命名。 2.命名 1,3-苯二酚 (间-苯二酚) (儿茶酚) 例如: 2-羟基苯甲酸 (水杨酸) 2-乙酰氧基苯甲酸 (乙酰水杨酸) 注意区别酚和芳香醇 羟基连在侧链上为芳醇。 苯甲醇(苄醇) 1-苯基乙醇 ? -苯基乙醇 2-苯基乙醇 ?-苯基乙醇 ? -萘酚 苯酚 二、酚类的化学性质 p-?共轭效应 ?? ?? ?? .. 酚的结构: 苯酚的结构 p-π 共轭效应的结果: 1、减小了C-O键的极性,使-OH不容易离去。 2、增加了O-H键的极性,使酚表现出弱酸性。 3、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苯环上 的亲电取代反应(邻、对位定位基)。 ★(一)弱酸性 酚能不能溶于NaHCO3溶液? ONa + CO 2 + H 2 O CH3COOHH2CO3 H2OCH3CH2OH 4.76 6.4 10 15.7 17 pka: 酸性强弱顺序: 苯酚的酸性(Ka为10-10)比碳酸(Ka为10-7)弱,向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苯酚就游离析出。 ★(二)与FeCl3的显色反应 具有烯醇型 结构的化合物(酚也 具有这样的结构特征),一般都能与三氯化铁产生颜色反应。 苯酚:蓝紫色 对甲苯酚:兰色 邻苯二酚:深绿色 ★ (三)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苯酚与溴水在常温下可立即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反应很灵敏,很稀的苯酚溶液(10ppm)就能与溴水生成沉淀。 故此反应可用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1. 卤代反应 苯酚比苯易硝化,在室温下即可与稀硝酸反应。 2. 硝化反应 为什么能够分开? 分子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