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文化概论》10.pptx

  1. 1、本文档共1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本学科主要内容;参考书目;绪论;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生态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 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而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相应的历史地理环境,都是在这样或那样的环境中蕴育发展起来的。历史地理环境是文化赖以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为其提供基本的空间和条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之所以如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一、疆域、政区: 1. 疆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为秦朝。公元210年秦朝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于海。 此后历代中原王朝虽然时有盈缩,但基本的趋势是逐渐扩大,逐渐巩固,不少王朝还拥有过今天中国领土以外的疆域。 ; 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朝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共1000多平方公里。 2. 政区: 政区(行政区域)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它的出现是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的。 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及异姓亲信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即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叫分封制。 分封制还不属于行政区划。春秋战国时代,一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秦汉以后,郡县制成为国家的基本行政区划制度(封建制也一直不同程度地或以不同方式为历朝历代所保留)。 东汉末期,以往的郡县两级制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代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合并、撤销了一些州县,将州改为郡,重新实行郡、县二级制。 唐代开元年间在全国设置了十五道。安史之乱后在州上设方镇,形成方镇(道)——州——县三级制。 宋代设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全国先后设十五路至二十四路。;元代中央政府称中书省,入主中原初期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此为行省制的由来。 明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行省制,将原来的省改称布政使司。1427年后,全国划分为两京(南、北直隶)和十三布政使司,俗称两京十三省或十五省。后设置总督、巡抚辖区。 清代设十八省,以总督或巡抚为长官,以下有府(或直隶州、直隶所)、县(散州、散所)二级,每省下设若干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 中华民国设省—道—县三级制。 ;二、民族、人口: 1. 民族: 境内56个民族中,绝大部分是在中国境内形成的,或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除汉族而外,匈奴、鲜卑、羯、氐、羌、沙陀(突厥的一支)、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建立过统治中原的政权,其中蒙古和满族还统治过整个中国。 早在春秋时代,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就已成为黄河流域的主体民族,以后融合了大量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和核心。 2. 人口: 公元2年,在汉朝直接管辖区域内的人口有近六千;万。12世纪初的北宋末年,其境内人口超过1亿。加上辽、西夏境内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1850年,中国人口突破4.3亿。 历史上,中国人口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经历过无数次起落。大规模的天灾人祸发生时,人口损失幅度达20%以上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时甚至超过50%。即使如此,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一般也在五分之一以上。在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工具的条件下,中国无疑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力,维持、促进了农业社会的辉煌。 ;关于人口分布和迁徙: 公元初,60%的人口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尤其是京畿地区人口密度大,而长江以南大多数地区人口稀少。以后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和人口的南迁,南方所占全国人口比例逐渐增大,以至超过北方。10世纪以后,主要的人口稠密区已经转到了南方。 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相当频繁,规模甚大。14世纪中叶以前,移民的主流是由北向南,即从黄河流域迁至长江流域及更南地区,其中以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唐朝安史之乱后、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后的三次南迁影响最大、移民人数最多。在明朝初年,数百万人;口被从长江以南迁到江淮之间、淮河流域,从长江中游迁到四川盆地,从山西迁至华北平原。此后直到20世纪前期,移民的主流是从平原进入山区,从内地迁往边疆。随着沿海城市和工矿城市的兴起,又有大量人口从农村和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