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 目 录 一、规范的要件 二、规范『用药行程』 三、体现『基本质量』 四、保障『基本安全 』 一、规范的要件 优化——2RDM原则 遵守『药品未注册用法』原则 二、规范『用药行程』 起点(指证) ⑴、治疗性用药起点——感染标志:如腹水白细胞计数>500×106/L立即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 ⑵、预防性用药起点——感染倾向,即感染高危人群: ■围手术期、 ■易发生内源性自发感染(肝硬化腹水,腹水PMN≥250×106/L,或有感染征象,腹水白细胞计数大于500×106/L立即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等 多形核粒细胞(PMN) 时 机 ⑴、术前20-30分钟 ⑵、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发病6小时内的早期集束化治疗 既定疗程 骨髓炎:4~6W; 尿道感染:7~14d; 下呼吸道感染:7~14d; 胃肠感染:3~5d; 自发性腹膜炎:5~10d 终止指证 ⑴、一般指证: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h ⑵、特殊指证: 肝硬化腹水→头孢曲松→临床改善、腹水wbc数↓>50%认为有效,疗程5~10d 延长指证 如 肝硬化腹水→头孢曲松→临床未改善→腹穿,若腹水多形核粒细胞(PMN)计数较低且培养阴性,再给一个疗程头孢曲松。 三、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基本质量』 1、选择原则 ⑴、经验性治疗 依据(术种、疾常见致病菌病、菌种、部位定植菌)选择覆盖可能致病菌的抗菌药物 ①、术种:Ⅰ类切口手术,应用1或2代头孢菌素 ②、病种:肝硬化腹水→头孢曲松 ③、菌种:厌氧菌—甲硝唑、替硝唑、泰能、克林霉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首选SMZco;鲍曼不动杆菌—首选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加阿米卡星;产AmpC细菌—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 ④、部位:泌尿道、腹部—氟喹诺酮类 ⑵、病因性治疗 依据【病原体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敏感:常规剂量其平均血药浓度已超过MIC5倍以上 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之间的一致率仅是70%~80% ⑶、策略性选择抗菌药物——优化药物治疗(OMT) ①、能覆盖致病菌 ■ 铜绿假单胞菌: ◆头孢他啶、头孢匹胺>头孢哌酮=氨曲南=哌拉西林 ◆碳青霉烯类:对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维持高累计反应分数(CFR)值(90%)的唯一抗菌药(cmt080515) ■ 绿脓杆菌:头孢他啶 ■ 肠杆菌科细菌:头孢噻肟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优于其它三代头孢,但对绿脓杆菌的作用较差 ■ 厌氧菌(含脆弱类杆菌):头霉素、头孢米诺、氧头孢烯类、第三代氟喹诺酮类 ■ 结核分枝杆菌:司帕沙星、托氟沙星、Du-6859a=异烟肼、利福平>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的3—30倍 ■ 胞内繁殖的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支原体):大环内酯类药物、第三代氟喹诺酮类 ■ 弓形体:大环内酯类药物 ■ 产ESBLs酶菌株:■耐ESBLs:泰能、舒普深、头霉素类(头孢米诺);■不耐ESBLs ■ 产AmpC 酶菌株:■耐AmpC酶:碳青霉烯类、、丁卡、马斯平;■不耐AmpC酶:头孢米诺 ■ MRSA(耐药性金葡菌)—万古霉素;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替考拉宁;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 ⑶、策略性选择抗菌药物——优化药物治疗(OMT) ②、抗菌活性强 ■共性:一代头孢抗菌活性 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 ■个性:氨苄西林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抗菌活性逊于青霉素 ③、血药谷浓度最佳化 为实现血药谷浓度最佳化,应据患者体重确定万古霉素剂量,每剂≤2?g。重症感染者实现15~20?μg/ml目标血药浓度,并确保肾功能不全或分布容积波动及病态肥胖患者达到目标浓度 ⑷、选择风险小的抗菌药物 ①、权衡利弊——抗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C.diff 厌氧 G+)《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1-2-3 tracy》 ⑷、选择风险小的抗菌药物 ②、耐药菌产生(结构、抗菌机制、耐药诱导性等差异):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换头孢菌素→减少MRSA产生(Landman D, et al.. Clin Infect Dis. 1999 May;28(5):1062-6.) ③、附加损害—菌群失调 Ⅰ、不干扰定植抗力:多黏菌素 Ⅱ、不干扰或少干扰菌群: Ⅲ、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相关性: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他啶 ⑷、选择风险小的抗菌药物 ③、药物诱酶影力 ⑷、选择风险小的抗菌药物 ④、药源性内毒素 ■结合内毒素的抗菌药物:多黏菌素:唯一能结合内毒素,又不干扰定植抗力的广谱抗G-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