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面对耐药的对策 1 严格掌握适应症。病毒感染不用 预防用药不常规用,或简单用 2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3 轮换用药 4 掌握本病区细菌耐药情况 (一)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1 病原菌未明的重症感染 2 混合感染 :如 腹膜炎 3 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重症感染:如 败 血症 4 为减少毒性 联合用药时需协同用药 一般二联即可 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 2个月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 2个月 +/-氨基糖甙类 2个月 碳青霉烯类 2个月 (二)抗生素的循环使用 经验治疗严重的全身感染 3 R 原 则 Right time 恰当的时机 Right patient 合适的患者 Right Antibiotic 正确的抗菌药物 抗生素以外的……. 病灶的处理比抗生素更重要 提高自身的防御和免疫功能 谢谢! * * * *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部分的讨论:特治星在抗耐药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细菌耐药的现状— 这张图上半部分列出了抗生素的发展史,40年代纯化获得青霉素,60年代研制成第一代头孢菌素;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十年来进一步开发研制出各种新型抗生素,其中?-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制更是突飞猛进,各种?-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那么细菌的耐药史是如何发展的?这张图的下半部分对此做了简单地描述。从60年代发现第一例耐药酶—?-内酰胺酶起,迄今为止已发现越来越多的针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菌。 图中黄色的箭头提示,抗生素的开发研制与细菌耐药的产生是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一种新的抗生素进入市场后不久,就会经细菌优胜劣汰过程筛选出对此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然后此种耐药菌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药物可进一步引起临床的流行,导致耐药菌队伍的不断壮大;而另一方面,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临床不得不继续研制开发对抗耐药的新药,这种新药在刚上市时,能有效地抑制已有的耐药菌,然而过不了多久,又会因新的耐药菌的发生而使这种新药失去临床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广泛的耐药现象使我们临床的治疗工作陷入一个很被动的局面。 * 在近10多年来,由于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出现越来越多的ESBLs,他们对抗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 类,窄谱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类抗生素有很高的水解活性。 * 全国四大城市均发现了CTX-M型,这种基因型的出现,提示我们:过去做了些什么? 可能过度的使用了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选择压力下出现了大量的CTX-M型ESBL酶。 现在应该做些什么?限制或停止使用对CTX-M型ESBL高选择的抗生素,恢复细菌的 敏感性非常重要! * 8 (27) The third part of story and newest problem is the emerg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with reduce susceptibility to vancomycin which we know in Japan in 1996 and in USA in 1997.
文档评论(0)